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首份智库丝路报告:丝路经济带可在35年内初建成

发布时间: 2014-06-30 13:25:4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辛闻  |  责任编辑: 焦源源

中国网6月30日讯 6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12国智库论坛”在京落下帷幕。本次会议邀请到了来自中国、俄罗斯、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美国等国的40多名智库学者。他们就“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的诸多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与闭门研讨。会议结束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课题组发布了题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路径》的智库研究报告。报告中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提出一个时间跨度为35年的三步走战略,在2049年初步建成。

该报告首先从丝绸之路的历史与现实出发,讲述了丝绸之路的极端重要性。丝绸之路经济带像一条金线,把世界上大多数政治自信、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和富有国力的国家串联起来。世界前十大经济体,除美国、日本和巴西之外都在这条经济带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55%左右,拥有世界总人口的大约70%和世界已知能源资源的75%左右。这样的经济体量,再加上世界最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望成为新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大动脉。

报告中提到,麦金德“心脏地带”的断言经其学生布热津斯基发扬,使中亚成为了各大国势力念念不忘的必争之地,各大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战略,有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俄罗斯的“欧亚经济一体化”,欧盟主导的合作与援助计划,哈萨克斯坦等国的跨欧亚运输计划,土耳其发起的“现代丝绸之路”计划等。报告认为,相比于其他大国的“心脏地带”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并非仅是从倡导国家的需求出发的地缘战略,而是互利互赢,并且是有着更高价值追求的长期共同发展计划。所以课题组在综合各种资料后认为,中亚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表示欢迎,丝绸之路经济带拟实现的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等能为中亚国家推进国家构建和加强对外联系提供重要收益。中东国家对中国的倡议也持欢迎态度。伊朗也希望向西开放的陆上丝绸之路建成后,能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出口国。中东欧亦有不少官员学者对丝路经济带的倡议表现积极。

报告认为,即使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面临着区域外部力量的压力,一些国际媒体与专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区进行了“零和博弈”式的解读,将共同利益的建设视为是大国的势力争夺,将区域内国家的合作视为“貌合神离”,但总体而言,区域内主要国家对这一倡议的理解和赞同多于疑虑和反对。毕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根本在于民心相通,在此基础上可以包括经贸、科技、文化、能源、交通、教育、安全等各类事务的沟通、合作,绝不局限于某些领域,并且它是一项着眼长远、号召各国长期参与的全面规划。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想通)建议,在五“通”基础上,课题组认为可以将具体措施细化为十“共”。即政策沟通应包括理念共识、决策共商。道路联通应包括设施共建、资源共享。贸易畅通应包括关税共同、规则共议。货币流通应包括汇率共浮、信息共享。民心相通应包括文化共存、价值共惠。建好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集思广益,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打造各参与方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报告最后也给出了建成丝绸之路的时间预估。报告中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提出一个时间跨度为35年的三步走战略,在2049年初步建成。从现在起到2016年为战略动员阶段,主要分为国内动员和国际动员。在2016年到2021年为战略规划期。在战略动员的基础上,由主要大国牵头成立协调小组,开始厘清已有的合作机制中的各种标准,推动各领域标准的统一与施行范围的拓展。例如,可设立政策协调小组、基础设施小组、能源与贸易小组、货币金融小组及文化多样性小组,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以及中亚、南亚、中东、中东欧国家广泛参与到各协调小组的磋商之中,来共同制定机制协调与仲裁、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一体化政策、货币金融合作及文化交流与人力建设等方面的规则。争取到2021年能够搭成基本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部治理框架。从2021年到2049年为战略施行期。对内设立官方理事会和秘书处等常设机构,对外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亚开发银行及各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合作,全面实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一体化、人力资源与行政能力建设、货币金融安全网建设等方面的规划,不断推进和夯实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五大支柱的基础。

本次报告课题组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陈雨露亲自挂帅,汇集了还自国务院、中央党校、商务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财经》杂志等9家机构近20位专家的集体智慧,八易其稿,数轮评估,历经半年的时间最终完成。

据悉,此份报告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后,中国智库首份关于丝路经济带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也是在中国智库首次召集12国智库参与的务实研讨会结尾公布的。

报告发布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在接受采访时说,该报告只是代表着中国部分智库学者的初步看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长期的国际沟通与民心交流,以智库论坛为平台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是近年来崛起速度相当快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国际化方面表现尤为突出。2013年夏季,该智库首次举办20国智库论坛,就G20议题召集了诸多大国的智库参加,对全球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据公开资料显示,人大重阳现已邀聘了来自10多个国家的45名国内外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近30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关系,被许多舆论认为是“相当活跃的中国智库”。

 
分享到:
20K
 
猜你喜欢

新闻评论

网友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