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服换代升级
回望历史,校服的样式也随着时间的变迁在发生着变化。辛亥革命后,制服式校服在中国首次出现,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民国时期,男生的校服多为改良中山装,女生的则为中西结合的改良版旗袍。新中国建国之初则比较随意,没有特定校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草绿色的旧军装是学生的普遍着装。1993年,随着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被戏称为“面口袋”的运动校服,从此“一统天下”并持续至今。
然而多年来“面口袋”并不受大多数学生欢迎。一些专家表示,目前大多数校服款式陈旧,单一的运动服式没能体现出年龄、性别上的差异,抑制了学生对美的追求,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且校服结构大多极为松垮,无法体现出学生的生气勃勃。因此校服应该适当改进,要色彩搭配和谐,款式也比较适合学生的年龄,要注意青春期孩子的性别意识。
北京市中小学校服研发中心一直围绕校服发展历史、校服文化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工作。今年,该中心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校服色彩体系》,确定了宫墙红(赤)、靛青(青)、汉白(白)和瓦灰(灰)成为主打色。北京市中小学校服研发中心负责人潘波解释称,“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所以在颜色选取上我们特意考虑到北京建城建都历史、地理环境、人文生活和色彩基础理论等方面。”
在此次展示活动中,由北京市中小学校服研发中心研发的校服正式亮相。这些服装融合了我国传统元素与现代简约风格,并增添时尚元素,更好地展现出当代中小学生意气风发、自强不息的品质。
盘点各国校服文化
校服代表了很多人学生时代的回忆,不同国家的校服也反映了各自的文化。如果从源头上考据,世界许多国家的校服,都和英国的校服有些渊源。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各国校服的样式和发展历史。
英国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出现校服的国家,英国的校服传统并不来自公立学校,而是来自英国独有的慈善学校。到了20世纪50年代,英国校服普遍开始有了现在大家熟知的“英伦风校服”模样。
英国的校服是从各大公立幼儿园开始的,一直到学前班、小学到中学,学校几乎都是要求着统一合身、优雅的正装校服入学,从校服的颜色到款式,大多也是经过学生投票决定的。校服的购买则通常是大家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到市场自行采购,材质和细节也会根据价位不同而不同。
英国的校服款式经典、简洁大方,在平时上学期间,学校要求学生必须穿着正统西式校服:男生为正统西装、正规皮鞋,需要佩戴领带;女生也是统一西式正统服装、正规女式皮鞋,必须佩戴领花。这种经典的校服款式,以及严谨细致的服饰搭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英国学生的气质和审美。
日本
日本的校服出现地同样很早,工学寮(后称工部大学校)于1873年建校之时就规定学生们穿统一的深蓝色立领服。大正到昭和初期,日本全国范围内开始对校服的穿着实施严格规制。二战战败后出现了批判校服的声音,认为应该废除军国主义色彩浓重的学生制服。上世纪70年代有些学校开始废止校服、校帽的穿着规定。80年代后随着日本经济全盛期的到来,校服再次兴起。
日本男生的校服是“诘襟”(つめえり),目前有七成国中都采用黑色“诘襟”制服,高校则有两成左右。日本国中女生的制服多为“水手服”,高中则大部分都是西装外套。其中,广为人知的水手服是在1921年由福冈女学院大学院长伊利莎白•李以当时英国皇家海军的制服为范本初次制成,随后将其推广至全日本。
目前日本也有反对校服的声音,原因有:强制衣着违宪;欧美公立学校多不穿校服,校服是亚洲落后理念的产物;校服昂贵,平均二三万日元一套,而且还要换季,有些非干洗不可,对一般家庭构成财政负担;身着“水手服”的女生容易遭受侵犯等。
韩国
在韩国,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化,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都要求必须身着校服上学,甚至很多幼儿园也都有校服。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们穿上校服后,更加明确自己是学生的这一身份。到了大学则可以自行采购学校专属的棒球服,样式颇为时尚,很受学生欢迎。很多留学生也会买一件当作纪念品。
韩国气候四季分明,校服也根据温度分春秋款、夏款、冬款三种。男生校服大多是以白衬衫西装裤为主,部分配以领带或领结,天气较冷时外罩各色西装外套或毛衣。女生大多为白衬衫加花格子百褶裙,青春而又不乏时尚。各校的校徽一般以机绣的方式与学生姓名同绣于校服上衣左胸位置。有些学校的校服还有统一的配饰,如帽子、长袜等。
韩国的校服可以自行采购。每到开学之前,各大商场、大型超市都会摆出各个学校、各种款式的校服供学生和家长选择。同时不同品牌的校服会根据自己品牌的特色选择明星来代言,拍摄画报来表现积极、活力的一面以吸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