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世界各国核电发展现状
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挑战,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重新引起各国的关注。不少国家纷纷提出了核电发展计划,但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使核电的发展前景又蒙上了一层阴影,各国开始重新审视和调整本国的核能规划。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核电装机容量和核发电能力最大的国家。根据世界核协会(WNA)网站提供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美国正在运营的商用核电机组共99座,总净装机容量99.54 GWe;有4台在建机组,总装机容量5000 MWe。2014年5月,美国白宫发布的《全方位能源战略:通往经济可持续增长之路》提出,美国鼓励包括核能在内的各种清洁能源的发展。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就业,并通过大力发展尖端的清洁能源技术,引领新的清洁能源产业革命,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年,美国核管制委员会批准了美国南方核电运营公司(SNC)Vogtle核电厂3 号、4 号机组的建造和运营联合许可证,这是美国34年来首次批准新建核电厂。目前,总装机容量为5633兆瓦的5台机组正在建设之中。
为了抢占未来全球核电技术的制高点,美国众议院在今年1月通过了支持非传统核电技术的法案,以鼓励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非轻水堆的先进反应堆等先进核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确保美国在核能产业继续保持技术优势。
英国
近年来,由于北海油气资源趋于枯竭,正在运行的核电站也日益老化,英国对发展核电态度积极。2008年1月,英国发布了《直面能源挑战:核电白皮书》,认为核电应该在英国未来能源结构拥有一席之地。英国政府技术战略委员会(TSB)于2010年提供了200万英镑的资金,用于在核能研发及应用领域的20项可行性研究,旨在促进创新和加强供应链建设。
2012年11月,英国发布新能源法案,支持包括核能在内的新能源发展。不仅如此,英国政府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简化新一代核能建设的审批程序。核监管办公室(ONR)通过实施通用的设计评估(GDA)加快核电站建设项目审批速度,使新建核电站项目启动得到保障。
在2016年“脱欧”公投之后,英国政府撤销了能源和气候变化部(DECC),并组建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BEIS),负责制定本国能源政策。该部在成立后确认将新建核电装机容量置于优先位置。同年9月,英国政府批准了中英法三方合作的欣克利角C项目,这是英国近20年来建设的首座核电站。此外,政府还启动了小堆竞标第一阶段工作以及总额为2000万英镑的核能创新招标。
日本
因资源比较匮乏,核电在日本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福岛核事故的前一年,日本制订的《能源战略计划》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将核电占比从2010年的26%提高到2030年的45%。
福岛核泄漏事故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核电产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决策者和公众对核电前景的看法。迫于国内民众的压力,2012年夏天,日本所有核电机组进入停运状态,这意味着占日本发电总量约1/4的核电站不得不停止供电。
日本产业界一直坚决反对“零核电”政策,迫使安倍政府重新调整能源结构的远景目标。2014年4月,日本发布的《第四次能源基本计划》认为,核能仍然是重要的基荷电源,但出于安全性的考虑,还是应当尽量减少对核能的依赖程度。此后,日本于2015年开始重启核电机组,不过在民间反核力量的制约下,重启核电的工作进展非常缓慢,目前只有两台核电机组恢复了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