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财观念淡薄”引关注 国外理财教育从小开始

中国网新闻 9月27日讯 (记者欧阳啸鸿 实习记者王子陶 李琦)近日,一则关于“大学生嫌1200元生活费太少而抱怨母亲‘不是亲生’”的新闻,引发了网友对于“大学生活费”的激烈讨论,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理财观念淡薄的社会性问题。
标题图片
学生盲目消费 理财观念淡薄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消费、校园贷等大学生消费现象和行为给人们留下了大学生“花钱如流水、不会理财”的印象。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整理的全国100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在某支付平台的消费数据显示,2016年大学生在其平台人均支付金额达40839.468元,与2015年相比,增幅97%。

为了满足消费需要,不少学生选择了做兼职等方式来增加收入,但也有部分学生理财意识淡薄,通过不合理手段来满足消费的需要。2016年,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大学生就因从校园金融平台贷款过度,最终无法偿还跳楼自杀。今年8月发生的“范泽一”事件也同样是因为过度贷款。

今年9月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这表明,有关机构已经开始着力避免大学生进行盲目消费。但学生个人的理财观念培养,教育部门的政策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家长的合理教育。

标题图

标题图片英国图

标题图片法国图

标题图片日本图

 
 
 
标题图片 

学会适当规划 理财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事实上,理财不仅仅是指赚钱的能力,更是对待财富的态度、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支配财富的方式。尽管大部分学生在经济独立前很难获得理财相关的经验,但是理财的观念可以从生活中的小处来培养。

青岛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王春光表示,“衣食住行学”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类别,大学生不仅要学会怎么花钱,更要学会适当规划。规划并不仅仅在于记账,更是要心中有数,让自己的每一笔开支都“花得明白”。

理财观念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理财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理财教育不是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而是从观念到行为、贯穿在日常生活许多领域之中的、对未成年人的全方位理财教育。这也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事,家庭、社会等各方都应参与其中。

国外如何培养理财观念

在国外,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理财观念的培养。他们的理财教育起步年龄早,并渗透到孩子与钱财发生关系的所有细节中。尽管不同国家的社会背景存在差异,但一些理财教育的方法值得参考。

标题图片

英国

在英国人的观念里,能省下的钱如果不省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他们鼓励精打细算的生活方式,所以他们也把这种理财观念传授给了下一代。

英国的理财教育方针是培养理性消费观,并且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5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零用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11至14岁的学生要懂得人们的花销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并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岁以上的青少年则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

近年来,儿童储蓄银行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儿童开设特别账户,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

标题图片

法国

与英国人不同,法国人崇尚消费,法国儿童不仅受到热衷于消费的父母影响,周围的各类广告也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他们的消费欲望。然而,法国家长有一套独特的理财教育方法。

法国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对他们进行“家庭理财”教育,让他们理解金钱与消费的关系,由此不知不觉地为孩子建立理财意识。法国人认为应该定期给孩子零用钱,因为即使是孩子也会有消费的需求,对此家长应该给予尊重和支持。家长还鼓励孩子进行适当消费,然后和孩子交流感受,帮助他们分析消费是否合理。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法国家长给他们的零用钱数目也会逐步提高,并为他们设立个人银行账户,存入不少的一笔钱。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明智、科学地理财。

标题图片

日本

在日本,有一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这句话体现出,日本家长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因此,许多日本中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近年来日本经济持续不景气,勤俭持家的观念更加被推崇。

很多家庭每个月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用钱,家长会教育孩子如何节省使用并将一部分储蓄起来。给孩子买玩具和礼物时,无论家庭收入高低,家长都会告诉孩子一次只能买一个,若想再买需要等到下个月。

孩子长大后,家长会要求每个人准备一个账本,用于记录每个月零用钱的收支情况,让孩子学会赚钱、消费和储蓄。这些方法已经融入日本家庭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在一种具有强烈的理财意识氛围中生活,帮助他们形成优良的理财品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