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电动车产业是如何“跑”起来的
随着石油储量的日益减少,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热议的话题。一些传统的汽车工业强国已经走在前面,率先发布鼓励电动车的相关政策。汽车电动化已成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法国
法国计划从2040年起全面停止出售汽油车和柴油车,到2050年实现碳平衡。法国环境与能源部部长尼古拉斯·于勒称,对传统动力汽车的禁售是一次名副其实的革命,这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法国汽车产业已经具备充足的实力来完成这一转变。
为此,法国制订了不同的补贴标准。购买电动车及排放少于20g/km的混合动力汽车可获得6300欧元的优惠;用车龄10年以上的柴油车换购纯电动汽车可再享受6300欧元补贴,换购混合动力汽车可享受2500欧元补贴。
在新政策的刺激下,今年上半年法国电动车销量达到16301辆,同比去年大幅增长57%。截至目前,法国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电动车市场。
德国
德国政府承诺在2030年之前所有新登记的车辆零排放,从而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早在2009年,德国政府就通过了“电动汽车国家发展计划”;2010年成立“电动汽车国家平台”,德国打算在2020年前生产至少100万辆电动车,并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两方面占据世界领先位置。
与其他汽车大国相比,德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特点不是靠补贴,而是采用降低用车成本的方法。2015年之前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可享受10年免缴行驶税的优惠政策;若电动车作为家庭第二辆车,两辆车只需交一份保险,使用相同的车牌。电动车也具有行驶优先权,堵车时可使用公交车道。
此外,作为传统汽车强国,德国也钟情于混合动力技术的研发。奔驰、奥迪等汽车厂商已经成功研发48V混合动力系统,并率先于今年应用在量产车中。德国希望在实现汽车全面电动化之前,由技术先进、可靠的轻混系统完成过渡。
日本
在“低碳、环保”的共识下,日本政府和汽车企业共同努力在技术研发和充电设施布局上做了大量工作。日本计划到2020年将新能源汽车占新车总销量的比例提高到50%,到2030年提高到70%。
为助力电动车核心技术——锂电池的研发,日本经济产业省所属的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确立了“AllJapan”体制,丰田、日产等汽车厂商和三洋电机等零配件生产企业共同参与,对新一代锂电池进行技术攻关。
日本在充电设施建设方面主要分三个层次:普通居民的充电设施;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和加油站的充电设施;商场、便利店等公共场所的快速充电设施。尤其是最后一项,日本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充电桩建设,一方面为商家带来潜在客流,另一方面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车,可谓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