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大国而非麻将强国
麻将是集益智性、趣味性、博弈性于一体的运动,具有内涵丰富、底蕴悠长的东方文化特征,是中国的国粹。它在中国广大的城乡十分普及,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进入到千家万户,成为中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智力体育活动。
麻将起源于中国,原属皇家和王公贵胄的游戏,其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麻将逐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到清朝中叶基本定型。
然而中国虽然是公认的麻将发源地,但在麻将竞技中却不占优势。
目前在中国,竞技麻将大约只有1万群众基础,职业竞技选手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职业比赛场次少、奖金低,就更少有人愿意做职业麻将选手。此外,中国的参赛选手有80%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虽然身经百战,但由于已经习惯了地方麻将的打法,在国际竞技麻将场上并不占优。
中国国粹如何风靡世界
早在20世纪初,麻将就“出口”海外,一时成为西洋社会最时髦的棋牌游戏。百年过去了,麻将的魅力未曾消减,各国人民又是怎样乐此不疲地研究拓展这项智力运动?
美国
上世纪20年代,中国的麻将由犹太裔移民传入美国,当时曾在中国工作过的美国商人巴布考克在中国出版了一本教西方人玩麻将的书《巴布考克麻将规则》,并从中国进口麻将牌。麻将很快在全美犹太裔社区普及开来,1937年全美麻将联盟宣告成立,该联盟的首次会议在纽约召开,与会代表是200名犹太裔妇女。纽约的犹太裔遗产博物馆收集了当年麻将如何在美国登陆及落户的资料,并专门设立了一个有关麻将的展览到全美各地巡回展出。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麻将对美国文化的融合发挥着重要作用。犹太裔和华裔美国人曾通过麻将来巩固社区关系,麻将也是华人与当地美国人之间的“文化纽带”。
“美式”麻将有意消弱了计算成分,但游戏规则却相对严谨。总部设在纽约的全美麻将联盟每年都要颁布“美式”麻将的打法,并下发一张年度“美式”麻将规则卡,“麻友”每年都要根据全美麻联颁布的规则打牌。
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大约有50万20岁到30岁的人参与这项活动,且大部分是女性。
日本
早在1909年,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在随笔《满韩散记》中就提及了中国人打麻将的情景。之后曾在中国旅居的多名日本人陆续将麻将带回国,开始在日本各地传播。初期还因为其规则相对复杂,只在上流社会间盛行,不过上世纪30年代后,麻将在日本的普及程度大大提升,不分年龄和身份都有参与。日本麻将博物馆就有当时还未继位的年轻时的明仁天皇在打麻将的身影。
从50年代到70年代,日本麻将人口急速上升,巅峰时期曾达到至少六分之一的日本人都会打麻将,稳居世界第二麻将大国的位置。而当日本进入泡沫经济时代后,麻将更是成为了日本企业家、名流、政客联络感情、来往交易的手段。
日语中麻将的标准命名是汉字“麻雀”,而日本的麻将馆也因此称为“雀庄”。
作为“二次元”文化的大国,日本的麻将和动漫、游戏产业也难免产生联系。小林立笔下的漫画《天才麻将少女》吸引了诸多非麻将爱好者,使更多人认识和了解麻将。
欧洲
竞技麻将在欧洲发展非常快,选手的水平都非常高。欧洲麻将协会每年组织的欧洲各巡回赛、锦标赛和国家级锦标赛中,其下辖的成员名单里具有高水准的“专业选手”超过500人。在欧洲各国,各种麻将联盟和俱乐部层出不穷,而麻将比赛单以发展较快的荷兰和比利时为例,每年都有10余场全国范围的大赛。
作为欧洲麻将发展最迅速的国度荷兰,上世纪20年代已成立了“荷兰麻将团体”这样的相关组织,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荷兰麻将社会”的成立意味着欧洲最早的麻将俱乐部诞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欧洲,麻将与赌博几乎没有关联,大多数麻将比赛也不设奖金,他们更愿意把麻将当作一种纯粹的游戏。一直以来,欧洲大陆都致力于麻将的推广与营销,当年电影《色戒》在欧洲公映时,欧洲麻将协会印发了很多有关麻将的宣传手册,因为片中有很多打麻将的镜头,荷兰政府甚至在2005年和2010年发行过麻将主题的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