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班族“压力山大”
去年夏天,上海一支乐队创作的神曲《感觉身体被掏空》红遍网络,其戏谑调侃的歌词唱出了许多上班族的心声,引起了极大共鸣。
加班常态化、工作压力大确实是中国职场人士的普遍状态。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估计,中国人每年平均工作2000到2200个小时,远远高于美国(1790个小时)、英国(1677小时)和德国(1371个小时)。智联招聘2015年8月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超过67%的中国城市白领每周加班时长大于5个小时。同年9月,一份覆盖1500名北上广加班白领的调查报告称,超过57%的人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
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2015年发布的报告,如今超过半数的中国富裕阶层抱怨正遭受来自“工作压力、家庭义务和长时间工作”的健康问题。“普遍问题是失眠、疲劳、乏力、肥胖和常见病”,报告警告称,“此类问题正迅速增多,尤其是在年轻人中。”
我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了八小时工作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自2008年起就开始施行,但近十年过去,在很多单位仍是一纸空文。有的地方提出“5+2、白加黑”,甚至是“3516”工作法,即每天三小时吃饭、五小时睡觉、十六小时工作。国家的法规未能按要求落实,是劳动者成为“工作狂”的原因之一。
国外职场是否加班成常态?
最近几年,随着世界经济的衰退和竞争加剧,国外的工作者也感到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司白领,八小时后继续工作是很平常的事情。
日本
《日本经济新闻》本月的报道称,日本人平均每年工作1729小时,若以周休二日来算,则每天为7.2小时,时间看起来并不太长,不过这多少是为了符合法规,打卡上班的时数如此,许多企业都还是有免费加班或忙到必须把工作带回家做的情况。
日本“过劳死”白皮书统计,2015年让职员每月加班超过80小时的企业比例达23%,几乎每4人就有1人是陷入过劳状态;因上班工作自杀案件高达2159件,判定为过劳死或过劳自杀的有189人,人数之多令人震惊。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加班,提高劳动效率,日本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一周三休制。在人手短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企业希望为员工构筑宽松的工作环境,借此确保人才。对此,日本中央大学教授鹫谷彻表示,如果尽量不增加一天的工作时间,还能实现一周休三天的话,将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不过,正如上文曾提到,对于一周三休制,也有日本民众并不感冒。有工人就表示:“学生的话倒还好,工作的人即使休息了也不知道该干什么,所以不休息继续工作更好。”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制度的最大反对者是日本的家庭主妇。不少主妇认为,老公在家时间越短越好,甚至不在家最好,因为夫妻在一起时间多了会争吵,不如各做各的事。
美国
加班现象在美国非常普遍,如果有额外的加班费,很少有美国人会拒绝加班。特别是那些渴望过富裕生活的人们,他们宁愿减少假期而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
克罗诺思劳动力研究所2016年5月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9%的调查者称,每周加班3天以上;63%的全职员工表示,即便公司不给加班费,自己仍旧会去加班,只有25%的人表示,自己加班的频率小于一周一次,仅有19%的人表示,自己从来不加班。
虽然美国的公司没有强制加班,但是遇到忙的时候,员工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而且按月付工资的员工非常难得到加班费。一般情况下,员工不会向老板提出加班补贴的要求。但是按小时付费的员工,更加容易得到每小时1.5倍的加班费。
其实在美国,加班与否纯属个人自由,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做完,下班后在公司待多久是自己掌握的。但是为了保障劳动者权益,美国《公平劳动标准法案》和《合同工作时间和安全标准法案》都规定,在超过每周40小时的工作时间以外,员工加班费按每小时1.5倍的报酬计算。另外,根据美国劳工部去年5月的最新规定,年收入低于47476美元的员工,必须在加班时获得报酬。
德国
在严谨的德国,职员很少加班,他们总是把工作计划安排得井然有序,落实到小时,个人休假也会提前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确定准确日期。德国的劳动法和行业工会严格保障职员的劳动时间,加班时间要么折算成钱,要么折算成休息时间。
德国的上班时间通常都是有着严格的规定,大多是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的5点。如果是节假日上班,雇主要支付双倍的工资,夜班也要给予很高的补助。德国工会不鼓励从业者加班,并且一直在与雇主进行斗争,缩短雇员的工作时间。如果是工作需要不得不加班,雇主除了给予相应的加班费,也可以将加班时长折算成工作日,比如说加班累计16个小时,就可以折算成两个工作日在家里休息。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德国周六和周日都是不工作的,后来做了调整,允许商业服务机构,如商场、超市等周六营业,但是周日仍然是不营业的。除了一些特别的部门,如医院、警察局、加油站、餐馆等,周日和节假日所有机构都停止上班,而不得不加班的人,除了得到双倍的日工资以外,还会得到相应的倒休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