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空军首家改装现役轰炸机的飞行院校,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紧紧围绕强军目标,紧盯建设“空天一体、攻防兼备”强大人民空军目标要求,牢记使命责任,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魄力,全力推进飞行院校教育训练改革,极大地缩短了飞行人才成长周期。
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机场,一架架某型现役轰炸机时而冲入云霄,时而缓缓落地,巨大的轰鸣声,震撼着场内外人们的心。
在战区空军组织的轰运特直样板机评定中,机务二中队56号机组保障的飞机被评为样板机。
是什么让清华“学霸”变身“空霸”?该旅领导告诉笔者,他们按照“三个面向”要求,坚持战斗力标准,树立“为战而飞”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实战化教学,从源头上给飞行学员注入战斗基因。
对于机务工作者来说,为了保障飞机正常起飞,为了完成飞行任务,故障就是命令。很多时候,机务官兵往往要承受很多人难以承受的艰苦环境。
课目训练结束,教员和学员同步跨下战机,脸上洋溢着疲惫而兴奋的笑容,学员张吕天发梢的汗水顺着后颈淌下,在这乍暖还寒的天气里无声诉说着“雏鹰”们经历的一次次汗透衣衫。
领航员小卡,用那高标准的工作质量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践行着“面向部队、紧贴实战、从难从严”这一训练要求。飞机落地返回后,他像往常一样发了一条短信:“老婆我落地了,你放心,一切都好!”
机务一中队机械师郑无索就是这样一名优秀的机械师,他用付出和担当为改装驻训这幅画卷添上了艳丽的一笔。
改装飞行员的家属都收到了一个白色的大信封。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信封。信封正面中央位置是一行打印的蓝色大字“致改装飞行员家属的一封信”。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正是一代又一代默默奉献的机务人,为祖国的战鹰撑起了一片打赢的天空!
一次小组协同,副大队长郝轩说到:“经验是我们保证安全的一个有力武器,但是对于飞行这个行业,不能完全依靠经验,也不能只依靠经验,飞行训练每个环节的客观规律才是我们应该遵守的唯一真理”。
陈肖海是飞行二大队的一名通信长,大队的全体官兵都很尊敬他,他不但生活上对自己要求严格,在专业教学上更是严谨细致,年轻的通信士官都成了他的粉丝,通信员们称呼彼此为“海星”。
高教机训练是飞行学员培养的最后阶段,完成高教机训练后“雏鹰”们将奔赴部队加入战斗序列,完成从学员到战斗员的转变。
作为空军军事训练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战化组训新模式强调“一切训练为作战”,与现行组训模式相比,在训练理念、课目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和改进。
中国主战轰炸机列装飞行院校大大缩短轰炸机飞行员培养周期(组图)
空军航空兵某团新员首次进行山谷飞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