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外交”连接中国与世界
截至2016年底,中国与日本、美国、奥地利、泰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新加坡、加拿大、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共13个国家的18个动物园开展大熊猫合作研究,旅居海外的大熊猫及其幼崽共53只。
芬兰
今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芬兰进行国事访问时,同意赠送芬兰一对大熊猫。这对大熊猫将租借15年,今年年底到达芬兰。
对此,芬兰总统尼尼斯特十分期待,他在记者会上表示,要再次感谢习主席在大熊猫保护方面对芬兰的信任,“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我们一定做好这方面的合作。”
法新社在4月5日刊文称,北京著名的“熊猫外交”延伸到了芬兰。目前,芬兰艾赫泰里动物园耗资800万欧元(约合5800万元人民币)建设的新熊猫馆正在顺利施工中。据报道,为了迎接大熊猫的到来,该动物园划出5000平方米的面积给“新主人”修建住所。
去年,艾赫泰里动物园大熊猫专家于卡·萨罗特地从中国四川、甘肃、陕西等地带回了12种竹子的种子,准备在艾赫泰里动物园培育种植。
加拿大
2012年2月,时任加拿大总理哈珀访华时与中国达成协议,大熊猫“二顺”和“大毛”于2013年3月25日启程前往加拿大,租借10年,前5年在多伦多,后5年在卡尔加里。
为了让“尊贵的客人”能够享受愉悦的旅途,加拿大特别派出一架绘有熊猫图案的飞机,机上并备有200公斤苹果、200公斤竹子,还准备了药品,另有一名兽医和两名兽医助理全程陪同。
迎接“二顺”和“大毛”的包括哈珀夫妇等多名加拿大政要,渥太华学生乐队的50名高中生也在机场迎接大熊猫。
多伦多动物园内耗资近800万加元(约合4100万人民币)的“豪宅”是大熊猫们的新家,它们所食用的竹子均从美国孟菲斯每周3次空运至多伦多。
美国
当地时间4月8日,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在美国纽约举行首映礼,这部电影的主角之一是来自四川卧龙的大熊猫“丫丫”和“美美”母女。首映礼现场,包括导演、设计师及传媒精英在内的各界名流云集,美国知名导演伍迪·艾伦也现身捧场。
事实上,美国人对大熊猫的喜爱由来已久。1972年,中国赠送的第一对熊猫“玲玲”和“兴兴”乘坐专机飞抵华府,当时有8000多名美国民众冒雨迎接。数十年过去了,两国的“熊猫外交”从未间断。
不少在美国出生的“海归”大熊猫,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大熊猫“宝宝”2013年8月23日在美国华盛顿动物园出生,2017年3月24日,海归大熊猫“宝宝”结束了回国后为期一个月的隔离检疫生活,入住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盼盼园新家。
美国《纽约时报》称,大熊猫繁育已成为美中合作中一个罕见的领域。美国国务院则表示,大熊猫是“实实在在的、毛茸茸的、美中两国合作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