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南京一名1岁和一名3岁的女童被吸毒的母亲遗弃饿死家中,尸体已经风干。两名幼女的悲惨遭遇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据悉,目前警方已经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将女童母亲刑拘。
震惊!南京两名幼女被活活饿死
门打开后,一股异味扑面而来。在没有窗户的卧室里,李氏姐妹的幼小尸体已经风干。
南京幼女饿死真相:孩子趴马桶吃粪便 尸体已风干(图)
“大孩子拍着门,拍了一晚上,她的手不疼吗”;小的趴在马桶上,满脸粪便……邻居清楚的听见,孩子一边拍门一边在喊“妈妈、妈妈
……”【
最高法回应:家庭悲剧
】【
5律师要求4部门信息公开
】【
调查:全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总数57万
】【
相关惨剧
】
全文>>>
饿死女童最后100天:邻居送饭一星期 孤儿院不收
拯救李氏姐妹的机会被一次次地错过。警察将曾侥幸逃脱的姐姐交还给吸毒母亲;一位担心“惹麻烦”的邻居最终退还了李家的钥匙;社区以不符合政策拒绝将其送往孤儿院。【
3月:孩子侥幸逃脱
】【
4月:孤儿院不收
】【
5月:最后的呼救
】
全文>>>
女童饿死惨剧拷问社会人性
孩子,今世你们停留的时间虽短暂,但愿你们饿得轻盈的躯体,换来的是比泰山更沉重的人性反思。
南京两名女童饿死 悲惨事故谁该被问责?
【
谁制造了两女孩饿死家中的惨剧
】本应享受快乐童年的活生生的生命戛然而止,太过令人悲伤。父母撒手不管,亲情泯灭何似“虎毒食子”?不必苛责邻居“不独亲其亲”,该拷问的是社会救助的粗放与冰冷。一点食物,一个电话,杜绝悲剧需要每个人的良善。
全文>>>
南京幼女饿死事件折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困境
南京饿死幼女事件,让社会为之震惊,除了对逝世孩子的同情、悲悯,对孩子父母不负责任的愤怒,更是对周围邻居自扫门前雪的无奈,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无作为、懒作为的不满。当幼女饿死事件越来越清晰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社会你怎么了?
全文>>>
保护儿童不仅仅是父母的责任
两名幼女被吸毒母亲遗弃饿死家中,再次将吸毒人员子女这一特殊群体推向公众视线。
不能让两名女童饿死的事件再次发生
身为母亲的乐某放弃了对两名亲生女儿的监护责任,理当承担第一责任。值得反思的是,在现有法律规定之下,社会应该如何尽到对无助儿童的监护责任,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遗弃致死幼女悲剧如何杜绝?
】【
让儿童免遭风险须完善监护法规
】
全文>>>
终结女童饿死惨剧,当完善法律救济制度
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以及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现象时有发生,说明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没有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和保护。终结女童饿死惨剧,不仅要从其家庭上找原因,还应当寻找和修补法律上的漏洞。【
愿天下的孩子都能得到爱和担当
】
全文>>>
结束语
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南京市两女童饿死家中的惨剧,凸显了周遭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缺失。当家庭监护出现问题时,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如何及时有效介入,已成为当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领域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 ■策划 苏向东
联系我们 >>>
往期回顾
南京女童饿死事件谁该被问责
同工同酬能否让临时工逆袭?
郭美美与红会的迷局
公务员薪酬改革别只是涨工资
公车改革多年为何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