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南洋是全球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设立在新加坡的全资子公司,也是由中建股份直接管理的四大海外机构之一。中建南洋于1992年成立,一直深耕新加坡市场,历经29年,从默默无闻成长到涵盖了房建领域、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以及机电安装等领域的综合企业,实现了业务类型多元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深度融入当地进行发展。

点亮“花园城市”的中国建筑

新加坡被称为“花园城市”。早在60年代初,新加坡就提出打造东南亚“绿洲”,通过清洁、绿化的环境优势吸引世界投资和商旅。90年代末,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建设“花园城市”的愿景。在这个倡导环境友好、宜居生态的城市中,中建南洋承建的“绿洲台”(Oasis Terraces),其设计体现了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定位和当地居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绿洲台”位于新加坡榜鹅市镇,毗邻榜鹅水道生态公园。五层空间,“七位一体”,揽括绿植花园、社区广场、教育设施、医疗中心、商业布局、组屋规划、地铁交通。映入眼帘的梯田花园,抬头可见的七色花田,近在咫尺的社区广场,迈步即达的商业、医疗、教育城,生活便利触手可及。

细致入微的人性化项目管理

Yung Ho Spring I & II坐落于裕廊湖面向西海岸的一块布满古树藤蔓、苍翠丛生的生态宝地上。2015年4月14日,项目部全体员工正在勘察现场,进行项目开工规划及确定施工方案时,突然间,一个意外的消息将全盘计划完全打乱,项目施工区域内生长着受政府保护的百年古树。

在新加坡建屋局建筑研究所牵头下,中建南洋几次向新加坡国家公园局提交关于项目内古树的保护工作的报告,经反复研讨,方案最终确定:统一将这五颗非移不可的古树修剪保护后,进行整体移植。这个时候距离预定的项目开工日期已经整整过去了一周。

正准备挽起袖子、大干特干时,住在项目附近的一户年老居民写给新加坡副总理以及裕廊区议员的一封信让项目团队面临新的挑战。她在信中写道:她不忍看到这些她从小看到大,陪伴她成长的树木被砍伐,她绝对不容忍为了建设新兴小区而破坏环境的行为。

于是,项目部工作人员带领园艺工程师去做老人的思想工作,项目负责人几次登门拜访,耐心向她介绍,移植不等同于破坏,只是给这五棵古树安个新家,这是出于对她的老朋友、老伙伴们的保护与热爱所进行的妥善保护工作。并且,对老人再三承诺会定期把树的移植进展及健康状况对她定期汇报。在项目工作人员的苦口婆心下,老人终于同意了。

正因为这样细致入微的项目管理,设身处地的为每一个项目中涉及到的居民考虑,中建南洋逐渐赢得新加坡政府与社会各界的认可。近年来,中建南洋共获颁51项新加坡建设局(BCA)“建筑卓越奖”;14项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最高奖“建筑奖”;连续8年(2014年—2021年)获颁“品质卓越建筑商奖”;据统计,中建南洋荣获来自新加坡政府和有关机构颁奖共206项。

截至目前,中建南洋累计承建项目个数206个,先后建设教育学府18所,为新加坡打造优质教育基地;承建“居者有其屋”计划的政府组屋单位44,039套;精品私人公寓29,589套;建设医疗中心4个;参与建设轨道交通地铁站7个;各类高档酒店、商业中心和公共项目18个;以及其他各类型项目33个。相伴新加坡人的衣食住行。

坚持人才当地化政策

中建南洋从最初的在新加坡开业时只有三名内派管理人员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拥有一千余名管理员工、数千名工人队伍的企业。这与其不断融入当地文化,坚持实行人才当地化政策是分不开的。

所谓人才当地化,一方面是指聘用当地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新加坡的市场形势,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具有当地承认的学历和资质及广泛的社会关系等优势和作用;另一方面是要求内派员工当地化,即要求内派员工掌握并使用英语,鼓励员工融入新加坡社会,熟悉当地的规范,适应当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惯例。

对于内派员工,中建南洋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当地各种专业课程培训,熟悉当地专业规范和法律法规,同时通过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内派员工尽快掌握和提高英语水平和技能。

按照属地化原则,中建南洋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甚至公司管理层不但有集团内派人员,也有新加坡人,还有第三国人员,而且他们拥有高度的决策权。靠着开放式的管理,大家相互信任,没有猜疑,互相合作支持,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使公司管理体系与能力水平深度融入当地体系,这些与中国建筑不断开拓奋斗的基因充分融合,便产生了“化学反应”。

“不同种族的员工在这里都能够得到平等对待,公司完全依据员工的能力进行任免、奖惩,同时尊重不同种族的文化、习惯,这就使得中建南洋获得了当地居民的普遍认可。”中建南洋副总经理张明吉说。

各国员工心连心

在各层级1300多名员工中,从集团总部内派员工仅93人,新加坡籍员工人数占到40%多,还有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印度、孟加拉、韩国等国员工,和在本地招聘的中国籍员工。更多的本地员工就任资深的管理岗位。各国籍的员工在中建南洋相知相识,也成就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许妍是来自扬州的中国姑娘,加入中建南洋已经五年,一次偶尔的机会,许妍来到新加坡旅游,就爱上了这个“花园城市”,新加坡干净的环境,多元化的文化,优美的风景让她选择了在这里工作。

Aylin来自菲律宾,已经在中建南洋工作了6年,也是许妍在公司结识的第一个朋友。初入职场时,Alyin是许妍的师傅,很耐心的教她工作上的事宜,还会很关心这个害羞的中国姑娘能不能适应这份工作,新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相同的经历让她知道初来乍到时面临的诸多问题。经过几年的磨合,如今的许妍已经克服了这些困难,已经在工作中可以独当一面,独立处理协助项目团队的采购工作。

工作上两人是互帮互助的好伙伴,生活中则是一对好闺蜜, Aylin性格活泼开朗,永远充满活力,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她对中国的传统习俗非常感兴趣。不仅喜欢中国的手工艺品,尤其喜欢剪纸,剪花人。而且手工活儿厉害,会在许妍生日时亲手制作手写的卡片,被许妍悉心珍藏。

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上,许妍成了Aylin的“老师”,绘声绘色地为这个菲律宾朋友介绍,在中国过年的习俗活动,家乡特产。在和许妍相处的这几年,Aylin了解到很多中国的传统习俗,并逐渐和许妍一起来庆祝。

今年端午节,两人周末相约,买来粽叶、糯米等食材,亲手制作了扬州特色的咸肉粽和新加坡特色的娘惹粽子,Aylin也了解到了赛龙舟的传统习俗,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喜爱。

师徒互助

朱存良1999年加入中建南洋,转眼间从一个年轻小伙变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现场高级测量工长。2014年,在淡滨尼项目,他遇到了一位和自己刚加入公司时年纪相仿的孟加拉小伙阿杜拉。

两人所在的项目是采用预制构件(PPVC)安装技术的政府组屋项目,很多方式方法都在工作中随时调整。朱存良的工作,是全力配合和执行项目团队提出的优化方案,认真检查每一个PPVC盒子的质量。放好放准每个PPVC盒子的水平线,让盒子在安装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

阿杜拉是工作上的新人,跟着师傅学习测量的技术。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是非常努力认真有上进心。工作中会主动向师傅请教问题,下班后也会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主动学习。下班后,项目上也经常出现阿杜拉独自练习操作测量仪器的身影。

对于这个爱徒,朱存良也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将自己20多年工作中的经验悉数传授,给了阿杜拉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两个原本相隔万里的异乡人,也因此结缘,将中建精神薪火相传。伟大的友谊源自于强大的团队合作。任何文化和语言障碍,只要有一颗开放的心和相互学习的愿望,便能轻松跨越。

一路走来,在中建南洋,很多人将工作关系转化为终身的友谊,类似这样的故事时刻在发生。2021年3月,公司在脸书平台发起了友谊故事的征集活动,并以“友谊接力棒”的形式进行传播,由一名员工为出发点,介绍其外国朋友,并由该名外国朋友再介绍另外一名工作伙伴/朋友 ,以点带面形成串联。最终在众多故事中挑选出7篇相关帖文,包括5个图文和2个视频,介绍中国、新加坡、韩国、菲律宾、孟加拉等不同国籍,不同年纪、不同职务的员工之间的感人故事,累计覆盖量54.4万。

俗话说,"一箭易折,十箭难断"。艰难时刻,伸出双手去帮助他人,当到达一个个里程碑时,在战胜挑战的同时,战友之间的情谊会更加深厚。

患难见真情,携手抗疫情

德尔塔病毒席卷全球,导致各国确诊病例激增,马来西亚也陷入疫情的巨大困境。8月5日,马来西亚新增病确诊病例突破2万大关,创下历史新高。扎根于马来西亚的中建南洋的子公司中建南洋马来西亚公司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员工的身体健康、项目的进度管理、当地居民的困难……一道道难题考验着中建南洋马来西亚公司。

在此紧急时刻,公司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向外界展现出中建南洋的企业担当,收获来自多方的肯定及好评。

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一年多的时间,这对很多低收入的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作为属地企业,中建南洋马来西亚子公司心系当地群众的困难,积极组织员工捐款,为马来西亚敦拉萨镇区需要援助的家庭购买物资。此次捐款活动,受到马来西亚中文媒体《星洲日报》和《中国报》的关注,在报纸上进行了报道。

中建南洋马来西亚公司重视每一位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积极联系疫苗机构,为工人免费接种疫苗。公司不仅考虑到员工的健康,也时刻关心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在组织员工接种疫苗的同时,积极参加“希望行动”,将一部分疫苗费用捐赠给慈善机构,展现出属地企业的责任担当。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政府机关积极应对,志愿者们也立即加入到抗击疫情的队伍中。感恩于政府和志愿者的辛苦付出,为表示支持,6月29日,中建南洋马来西亚公司联合分包和员工向SP SETIA疫苗中心捐赠6万马币。

SP SETIA疫苗中心已被指定为雪兰莪州的大型疫苗接种中心之一,该中心已于2021年6月7日开始运作。为了保证接种数量,估计每天将有400名医疗保健和非医疗保健一线志愿者驻扎。此次中建南洋马来西亚的捐款将用于为志愿者提供早餐。

促进高校跨文化合作

为实现中建南洋的人才成长发展目标,中建南洋坚持以人为本,厚待员工的人事策略。公司注重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尊重员工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和个性化需求;重视员工教育培训,结合公司文化的宣传贯彻,增强员工对公司核心理念和价值的认可和融合,并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员工正确的工作态度,利用新加坡政府的培训资助和补贴计划,选派员工参加相关技能和取证培训,鼓励和支持员工继续再教育。

2021年9月8日,中建南洋开展了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线上交流活动,这已是双方固定交流的第二个年头。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大学四年级学生,中建南洋2020届校招生参与此次线上交流活动。中建南洋新加坡国籍项目高级经理Anthony Kang以“PPVC(预制模块)技术在项目施工中的应用”为主题做了专题讲座。

中建南洋深耕新加坡29年,母公司中建集团也是全球知名的建筑投资企业,是一个多元文化包容发展的国际公司,尤其注重属地化的发展。中建南洋目前在新加坡规模日渐发展壮大,得益于高标准的管理要求,其中就体现在公司注重对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引进培养,每年从包括南洋理工大学在内的高校中吸纳高质量的优秀人才,为大家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本次分享会主讲人Anthony Kang Tiong Peng亦是南洋理工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也是公司本地管理人员中的优秀代表。

Anthony Kang Tiong Peng首先介绍了PPVC的基本知识,并以Stirling公寓项目为例,介绍了预制模块的设计、生产、从马来西亚工厂运输及在新加坡项目现场安装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讲解。

南洋理工大学的师生对本次讲座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会后踊跃发言提问,针对PPVC模块运输的线上跟踪系统、PPVC模块在实际施工中的挑战等问题深入询问,主讲人也分别给予了详细解答。目前中建南洋与南洋理工大学双方已有深厚的合作基础,建立了定期的交流机制,在武林广场项目针对智能装配追踪系统的研究开展了相关合作,双方期待能够将更多的新技术尽快投入到实际生产经营中。

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Robert Tiong感谢中建南洋为双方一年一度的交流活动所做的准备,同时对公司培养人才并积极将相关实践知识反馈学校的做法表示高度认可。

Robert教授指出,通过此次线上分享交流,为更多在校学子了解实际过程施工管理提供了宝贵机会。他希望能够把彼此间这份深厚的友谊传承下去,期待未来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组织更多学生前往模块生产工厂、项目现场进行参观学习,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中建南洋在科技创新方面为本地社会做出的贡献。

中建南洋也将继续秉承多元包容、和睦共进的理念,以国际化的理念和视野,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以高质量的工程建社和人性化的项目管理,促进中新之间的文化交融和民心相通。



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