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历史一再证明,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求解乡村振兴之路的根本,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是关系全局的“国之大者”。在希望的田野上心怀“国之大者”,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三农”问题。治本于农,务兹稼穑。战国末期,韩国各地大铸铜铁,荒废耕地,粮食生产停滞,使得原本农业基础就先天不足、常常缺粮的韩国国力更弱,加速成为最先被灭亡的国家。反观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以“令民归心于农”为“治国之要”,让百姓看到务农有利可图,从而“尽力于农事”,对稼穑的重视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激烈残酷的兼并战争中不断发展强大,这就是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在希望的田野上心怀“国之大者”,要求我们不畏浮云遮望眼,用超强定力坚守“农”字。在“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们吃饱肚子后,村里没有忘记过去,几十年来持续把农业、粮食看作安身立命、发展壮大的根基,用钉钉子的精神把“农”字越写越大,不管怎样改革,都没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把耕地改少、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把“农”字改丢。反观有的农村,看到别人发展工业富了起来,就热衷于弃农从商、弃农从工,出现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的倾向和苗头,必须要浇一浇冷水,敲一敲警钟。在希望的田野上心怀“国之大者”,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农民,始终把农民的主体地位放在心上,让农民兄弟有奔头、有希望。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更是一个百年大党的初心和使命。要让农民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有获得感,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有幸福感,尤其是在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要充分征求民意,广泛汇聚民智,尊重农民的参与权,尊重农村生产生活实际,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必须看到,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需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需要廓清各种迷雾、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唯有如此,我们的“三农”工作方能不摇摆、不走偏,乡村振兴才能接续推进,希望的田野才会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