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滑县万古镇杜庄村农户在手机农管家平台上购买除草服务,焕永农业合作社出动植保无人机和自走式打药车同时作业。杨之甜 摄

  □河南日报记者 任国战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

  2月22日,滑县万古镇杜庄村的麦田里,一辆大型智能喷灌机正在为返青小麦喷洒水肥混合液。

  今冬雨雪偏少,麦田旱象已现。以往,地头早已是农民抗旱浇水、侍弄麦苗的繁忙场景,而记者在滑县采访时,偶尔才能在地里看到一两个农民,他们或唠嗑,或看手机,好不闲适。

  “俺这儿流行‘线上’春管,手机上就能种地,地里人当然少咯!”该村焕永合作社理事长杜焕永边喝茶水边说。

  杜焕永点开“快手”APP,里面有不少他自己录制的视频作品。“最近很多农民朋友都咨询我,现在能不能给小麦浇水?据我的经验,受冻害严重的小麦要抓紧浇水……”记者随机点开一个,是他在自家地头录制的“教学”直播课。

  “往年我们会集中搞一些农技培训,但这两年由于疫情影响,现场不好开展培训,我就针对农民需求,适时录制一些线上课程,这样他们春管就不盲目了。”杜焕永说。

  如今,农技“云课堂”在滑县已经普及。

  在白道口镇西河京村,种粮大户黄国兴的微信一直“叮当”响,都是农民咨询春管的信息。“黄老师,我这个麦,黄尖儿咋处理?”不光有语音,还有人干脆发几段视频。黄国兴一一给出解决办法后说:“现在线上交流方便也省时,不用我来回跑着去各家看。”

  “抢农时、备春耕,一家老小齐上阵、人吵车闹机轰鸣”,这曾是滑县春耕的常态。然而近年来,随着科技手段不断提高,网络智能广泛运用,“热闹”渐渐淡出麦田,春耕从“线下”到“线上”,农民从“农忙”变“农闲”。

  在滑县白马坡高标准农田,白道口镇刘营村村民刘国强正在浇麦。他准备过完元宵节就出外打工。“俺家有十几亩地,又包了十几亩,等我走后,俺媳妇一个人就能干。”

  “一个妇女就能种20多亩地?”记者问。

  刘国强说,浇地有地埋水管,拧开龙头就行,交电费通过支付宝转账,在“农管家”约飞防手打药……“连收麦都能线上预约,她一个人,咋不能干?”他反问。

  春管要“上线”,技术得先行。据了解,滑县把传统农技服务与网络结合,在我省率先推出“滑县农管家”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民不仅可以与全县30位农技专家一键通话联系,还能购买播种、旋耕、打药等服务。

  近年来,产粮大县滑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大力推广高科技、高水平农业机械化及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种植模式,广泛推行科技种田,使农业生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推动全县粮食增产量、增效益、降成本、补短板,种粮效益节节提升。

  科技带来喜人的数字。滑县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52%,拥有机井量3.9万眼,居全国县级第一。2020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9.91万亩,总产量165.251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