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取得了决定性成效。成绩的背后,有着许许多多扶贫干部默默无闻的付出,他们深入一线、深入最贫困地区,甘于奉献,用真心真情铺就百姓脱贫致富之路。本报今起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系列报道,聚焦他们的扶贫故事,敬请关注。
中国江苏网讯 在淮安市淮阴区扶贫办主任李玲莉的办公室,一幅写有“淮阴扶贫”四个大字的书法作品分外醒目。
接棒扶贫以来,“奔波在路上”成了李玲莉的工作常态。3年多时间里,400多次下乡调研,总行程达到数万公里,李玲莉的足迹踏遍了淮阴区13个镇(街)169个行政村,被誉为扶贫路上的“铁娘子”。
时间回到2017年8月,面对全区38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83553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的脱贫攻坚任务,刚刚接触扶贫工作的李玲莉感到压力山大。“精准识别不懂、信息系统不懂、相关扶贫政策也不懂,如何去指导、培训、督促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这是摆在眼前的‘第一道关’。”
不懂就学。李玲莉把以往的文件、领导讲话、会议记录、相关行业部门的扶贫政策资料全找出来,认真研读。“扶贫办的人下班了,才可以锁门。”那段时间,挑灯夜战、勤学苦研的李玲莉给区政府门卫大叔们留下深刻印象。
“组织上把扶贫重担压在我的肩上,是对我的信任。扶贫路上,绝不能落下一户一人。”在结识了一个又一个“穷亲戚”之后,李玲莉暗下决心,一定要打赢全区的脱贫攻坚战。
经过充分调研,李玲莉意识到,提高“发展能力”是脱贫关键。
凭借曾在发改委工作懂项目会管理的经验优势,她大胆开创“村级自主经营、跨村镇级统筹、跨镇区级统筹”扶贫项目3种运作方式,实现区域范围内低收入户(除五保)扶贫项目收益全覆盖;考虑到不少家庭因病致贫、缺乏劳动力,组织设立“专有岗位”助力精准脱贫;着眼村级增收,开展“百企帮百村”富民强村活动,促进127家企业将产业链向136个结对村延伸;创新实施“七月阳光圆梦大学”工程,设立“阳光学子”生活补贴等,缓解建档立卡人口高校入学经济困难问题;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出台《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扶贫信息数据共享机制方案》,形成教体、卫健、医保、住建、水利、民政等部门的脱贫攻坚合力。
岁月不负有心人。2019年底,淮阴区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建档立卡低收入户累计脱贫率100%,省市定经济薄弱村累计达标率100%,“重点帮扶县区”成功摘帽。
然而,在李玲莉心中,全区提前实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2019年底,她就带领淮阴区率先开展防返贫工作。
“为完全实现‘低收入户脱贫不返贫、边缘户不致贫’,我们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设立了扶贫防贫保障基金。”李玲莉提出的“收入保障”条款,成为2020年银保监会纳入防贫保的新条款。
寒冬过去,暖春已至。在淮阴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扶贫“铁娘子”李玲莉依然在克难攻坚,为困难群众四处奔波、铿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