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王平

  人们常常把容易的事比喻成“小儿科”,但当记者春节期间走进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采访时,发现小儿科无小事,时刻与患儿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2月15日上午10点12分,郑大三附院急诊电话响起,护士杨小斌迅速接起电话,“孩子上呼吸机了吗?好,请患儿家属保持手机畅通,我们的医护人员马上出发。”

  不到10分钟,由急诊科和新生儿科三名医护人员组成的转诊急救小组集结完毕,一行人迅速上了救护车,向太康县人民医院出发。

  小儿内科主治医师李晓会上车后,立即拨通了患儿家属电话,进一步了解情况。

  “这个孩子是一个35周多的早产儿,出生后呼吸困难特别明显,现在孩子已经上了呼吸机,也用了促进肺成熟的药,但是仍然有呼吸困难的表现。”确认清楚患儿的身体状况后,李晓会再次仔细查看了救护车内的抢救设备及药物,她把每一次出诊都当成“第一次”,不允许有任何闪失。

  两个小时后,救护车到达太康县人民医院。与当地医生做好交接后,护士袁启凯一手小心翼翼抱着孩子,一手拿着复苏气囊,快步走上救护车。孩子很快被放进暖箱,并接上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

  中午12点50分,救护车返程,途中,李晓会和袁启凯换班盯着呼吸机,一刻都不敢松懈。在大家的细心照料下,一路上孩子的生命指标平稳。

  下午2点50分,救护车到达郑大三附院。转运、消毒、插管、上呼吸机,孩子很快被安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经过专家团队心肺复苏抢救和精心救治,下午4点,孩子转危为安。

  这时,李晓会才想起当天的午饭还没顾上吃,随即回办公室扒拉几口盒饭。

  郑大三附院是全省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每天都有来自全省各地的危重症新生儿转诊到该院救治。“其实每天上班都是这个节奏,‘打仗’的感觉,但看到瘦弱娇嫩的孩子得到成功救治,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啊。”李晓会说。

  晚上10点,急诊电话再次响起,平顶山一名患儿急需转诊救治。李晓会等人又快速集结上了救护车,驶向平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