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讯(记者张文娟)2月19日,记者看到,在清徐县西怀远村口,田间小路上人来人往,连片的大棚里刚采的黄瓜、卷心菜等各式新鲜蔬菜带着浓浓的年味运往各地。

  “往年这个时候,人们都在村里闲着呢,今年人们都在地里忙着呢,把智能化打开,看我们现在智能一体化手机一点就能喷水、打药。”手机轻轻点几下,喷灌施肥各种操作全搞定,种了十几年菜的张文林告诉记者,大棚换了好几回,但这种3居室的大棚,两口子还是头一次见。张文林的妻子王建红高兴地说,“过去种的大棚都是七八分地,现在这个大棚一亩八分地进来了挺宽敞人的心情也好。”

  原来大棚的土墙9米宽,现在的新大棚砖墙才1米宽。由于集成的技术不一样,不仅原来一个棚的土地现在能建两个棚,同时室内温度还较原来有了提高。省地又省心这样的好事却不一定好办,去年3月清徐县出政策鼓励拆旧建新,张文林第一批就报了名,可妻子王建红的心里却直犯嘀咕,担心收入不好连本钱都赚不回来。 这其实也是很多菜农的担心,可设施蔬菜产业要在产量和质量上再上台阶,就必须要用标准化、智能化的新设施来一次彻底的升级换代。

  “这个大棚的建设成本大概1亩12万元,去年市县两级直补6万元,县财政还给大家贷款贴息,农户每亩能贷款10万元。”清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晓斌介绍。县里的政策让菜农卸掉了思想包袱。清徐县2020年一口气投资3亿元,建起了830多个新大棚面积2300亩,占到了全县设施农业面积的十分之一。农业设施上档次,技术培训也跟上来,农业专家隔几天就会到田间地头现场授课教大家用手机种菜。

  63岁的李文绪一辈子都是靠经验种菜,用手机种菜他没见过也不相信。“种大棚起早贪黑还不一定能种好,现在安上智能设备就能种好?”说归说,看到别人连最费力气的收放棉被都是全自动的,倔强的老李开始悄悄把手里的老年机换成了智能手机。

  西怀远村的162个新大棚运行才1年菜农从40户增加到了200多户。31岁的陈刚在外打工7、8年,去年就从一名焊工变成了一名菜农。陈刚高兴地说:“咱们现在很多短视频上有很多老师教,一边学一边干,去年我种了半年菜收入7万多,比打工强多了!”

  [ 编辑:张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