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李筱晗 通讯员 朱丝语
“这制作馓子的技艺还是从我们祖辈传下来的,传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了。”2月18日,淮滨县三空桥乡麻里街道麻里贡馓传人胡桂华告诉记者。
胡桂华从十多岁就开始师从其父学做馓子,在40多年的制作过程中,他不断丰富制作技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每天天不亮,胡桂华一家便忙活起来,开始赶制馓子。
“原料必须是特级面粉,盐水和面,揉揉停停,停停揉揉,和好地面用手搓成手指粗细的面条,要用油浸泡一夜,待其充分醒面后,手工拉成细条,即可下锅油炸了。炸时看好火候是关键,火大炸碎了,火小炸不起来。”谈起制作馓子,胡桂华娓娓道来。
据说,麻里馓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吃了这种家乡小吃后赞不绝口,明清时期成为贡品进入紫禁城,被称“麻里贡酥”。
麻里馓子以色泽金黄,形如盘丝,吃起来酥脆可口、香而不腻闻名于世,被评为河南省第三批“中原贡品”。馓子有多种吃法,直接干吃香酥可口,做成菜肴回味无穷。每当冬春季节的时候,人们便把贡馓和其他菜品一起进一步加工成贡馓烩羊肉、贡馓炒白菜、蚂蚁上树等特色美食,这些美食逐渐成为沿淮一带冬春季节的必备家常菜。
作为“麻里贡馓”的主产地三空桥乡麻里街道上,每隔不远就有一家馓子店,基本上家家顾客爆满,大多是外地客户慕名而来。据不完全统计,麻里街道生产馓子的企业和作坊,大大小小有100多家,带动500多人增收致富。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当地政府也围绕麻里馓子这一特色品牌,积极引导群众在保留麻里馓子原滋原味的基础上,进行规模化生产、精品包装、对外统一品牌销售,并通过网上销售、同城快递等物流形式远销到全国各地。”麻东村第一书记汪俊武说。
从零售到预定,到礼盒包装销往全国,再到现在的网络售卖,麻里的馓子销售经历了不同年代的不同销售方式,可称为一部麻里馓子销售变迁史。
“虽然有现代机械作为辅助工具,但是为了保证口感,‘麻里贡馓’始终坚持手工制作,有很多顾客特地从外地过来买馓子,因为供应数量有限,所以我们现在只接受预定。”另一位贡馓传人郑金红说,“好在随着‘麻里贡馓’名气和需求量的增大,加上政府的引导,很多年轻人看到了馓子制作的前景,纷纷开始拜师学艺,加入到馓子制作的队伍中来,我相信‘麻里贡馓’的招牌今后会越来越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