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牛年正月初五,记者慕名来到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怀仁市亲和乡南小寨村,只见处处彩旗飘扬、灯笼高挂,穿新衣的孩子们你追我赶在村里玩耍,浓厚喜庆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听说是来采访的,正在羊圈添加饲草的村民王随山两口子,脸红憨笑地说:“哎呀,你们想问啥哩,我们可说不来呢,我们村儿家家户户都不赖,我家的光景那可排不上行哩。”记者说,那就说说眼前这养羊的“买卖”吧,王随山顿时打开了话匣子。

  “我今年52岁,早年间在村里经营过小饭店、开过小卖部,后来看左邻右舍都靠养羊挣了钱,我们也开始转行,学着养羊。”讲完了这“养羊”的来龙去脉,王随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这是育肥羊,一年起码养两茬,弄好了两年可以出栏五茬,连续几年了,羊的市场行情都挺好。眼下你看到的这一茬,养了六百多只,差不多今年五月就可以出栏。这样一年抛去喂养成本,总算账能挣个50多万。”

  这么多钱,在北方农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盘算了一个冬天了,究竟是先在城里买套楼房,还是先租个棚圈扩大养殖规模呢?”直到记者来访,王随山夫妻还是很纠结。

  “这其实也是村里许多农户都关心、关注的问题,我们一直千方百计牵线搭桥,帮助养殖户向银行争取低息或免息农业贷款。”陪同记者采访的南小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志乐接着说:“2020年,我们总共为村里的170多家养殖户,协调贷款达8000多万元,用于扩大再生产。今年也一样,要继续努力帮大家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郭书记的一番话,让王随山夫妻心里有了底。他们表示,眼下还是要抓住机会扩展养殖规模,到一两年挣到更多的钱,就一步到位在城里买一套大平米的楼房。

  “村里搞生产,城里来生活,那才叫过的好日子,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畅意开怀的王随山,言语间流露着满满的幸福感。

  从王随山家出来,没走几步地,记者就来到了村民郭建强家的院子里。“稍等啊,我给换上工作服,咱们一起去我的羊场转转。”郭建强连忙回屋,换掉了春节新衣,开着自家崭新的私家车,载着记者奔向养殖场。

  郭建强和妻子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一对“80后”年轻有闯劲儿的小夫妻。2020年,在南小寨村里的帮助下,他们贷款50万元,建起了一座小型养殖场。“此前几年,我们租别人的羊舍养羊,养的少,挣得也少,一直就想着怎么能把规模扩展一下。”郭建强对记者讲:“去年贷款下来后,我们建起了这个养殖场,盖了4栋羊舍,自己用一个,喂养了1000多只羊,剩下的3栋租出去了赚钱。”

  郭建强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自己养1000多只羊,一年纯收入在40多万元左右,另外3栋羊舍还有15万元租金收入。他开心地对记者说:“眼下这光景过的有干劲儿、有奔头,全家人的幸福指数也是逐年上升。”

  据了解,南小寨村现有常住人口3500人,95%以上从事肉羊养殖、加工和销售,其中,规模在50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有8户,规模在1000只以上的养殖户则是比比皆是。2020年,该村全年出栏肉羊达到了100万只以上,主要销往山西省内和河北、河南、内蒙古、新疆等多地,全村养羊产业总产值达到17个亿,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

  郭志乐告诉记者,过去南小寨村是怀仁市最穷的一个村子,全村90%以上的土地都是盐碱地,耕作条件非常恶劣,村民只能靠天吃饭,生产生活十分艰难。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指引下,“穷则思变”的南小寨村村民逐渐走上了养羊、贩羊、卖羊肉的“羊路子”。经过几十年从“贩羊”到“养羊”、从“屠宰”到“加工”的持续发展,该村家家户户“念羊经”“发羊财”,养羊产业扶摇直上,成为闻名全国的肉羊集散地,南小寨村也被誉为“中国养羊第一村”。(记者 石永杰 通讯员 王荣)

  转载于朔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