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 通讯:早日相聚在课堂——阿根廷孔院师生的牛年心愿

  新华社记者陈瑶 席玥

  牛年正月初一清晨5时,在西安过寒假的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刘佳又一次被自己的生物钟唤醒,浏览着手机里阿根廷学生们发来的祝福信息。

  去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她和相隔2万多公里的阿根廷学生们一直上网课。师生们的牛年心愿,就是早日相聚在课堂。

  刘佳所在的阿根廷科尔多瓦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去年8月开始授课。新冠疫情导致中方人员难以前往阿根廷,再加上两国有11个小时的时差,中国老师与阿根廷学生们便延续着“披星戴月”的网课生活。

  此前,刘佳在阿根廷教授过三年中文。为了不耽误北京时间早上6点的网课,她5点就会被闹钟叫醒。在她看来,早点儿起床,泡上一杯阿根廷人喜爱的马黛茶,似乎就能和阿根廷学生们融入同一个时空,也减轻了不能在教室上课的遗憾。

  马丁娜·耶菲兹是刘佳的几十个阿根廷学生之一。耶菲兹很早就喜欢中国文化,身为律师的她2020年1月便把学习中文纳入新年计划。新冠疫情暴发让耶菲兹学习中文的计划差点儿落空,看到科尔多瓦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开到了家门口,她兴奋不已。

  “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中国文化对我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吸引力。想要了解中国文化,第一步当然是学好中文!”耶菲兹就这样成为这所孔子学院初级班第一批新生。

  上网课对耶菲兹来说是一种全新体验。去年8月11日开学第一天,她做足准备很早就等在电脑前,感到一丝紧张。“大家都说中文很难学,不知道我能不能学好。”然而,耶菲兹后来发现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老师们授课很有一套,他们开发出一些小游戏,帮助新生巩固知识,课外还为学生们组建了类似微信的答疑交流群。

  9月22日是耶菲兹的生日,她独自在家照常上课。正在上课时,耶菲兹的爸爸为她送来了生日蛋糕。恰巧耶菲兹被刘佳提问,她只能如实告诉刘佳“开小差”的原因。得知这一缘由,刘佳立即用汉语拼音写下“生日快乐”。大家的生日祝福录进了那节网课,让耶菲兹感到无比温暖。

  耶菲兹盼望疫情能早日结束,能在线下见到老师和同学们,师生们能够近距离交流。耶菲兹还说,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到中国学习,身临其境感受中国文化。

  待疫情结束,一起共赴孔院之约,是师生们共同的牛年心愿。

  在新录制的一个短视频中,刘佳对两万公里外的学生们说:“希望疫情之后,能够早日赴阿根廷与你们面对面交流中国文化。”(参与记者:田睿、倪瑞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