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何可

  郑州博物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的安阳二号展柜里,距今1500年左右的一头北齐陶牛静静立于平板之上,迎接又一个牛年的到来。

  陶牛的刻画细腻生动,牛头高昂,脖颈坚挺,双目圆睁,鼻翼张开,双唇紧闭,四肢强健,支撑着健硕的躯体,尾下垂,尾尖贴于左后腿,展现出一股倔强有力的“牛气”。

  “陶牛整体造型栩栩如生,寓动于静,充分显示了南北朝时期工匠在陶塑艺术方面高深的造诣。”2月10日,郑州博物馆社教部副主任崔龙妹说。

  这尊陶牛应为北方黄牛,长32厘米、高22厘米,2008年6月出土于安阳贾进墓。这件藏品是用泥质红陶模制。烧制后施白衣,然后绘出红彩、黑彩、黄彩,由于长时间埋于泥土,彩绘多已斑驳脱落。头顶两侧分别有四个小孔,应为安插木质牛耳、犄角之用。

  陶牛器物,是土和火孕育出的生命,其流淌的美学与历史,是身份、等级和权力的象征,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这件精美的陶牛器物,充分体现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崔龙妹说。根据墓志记载,墓主人贾进为北齐时期的车骑将军,是西汉早期著名政治家贾谊的第十一代孙。

  这头牛可不是用来耕地的,而是充当出行工具。牛背上的人字形轭清晰可辨,结扣俨然。据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战争,马匹数量锐减,牛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乘坐牛车成为一种时尚。当时世家大族出行时要追寻舒服和安逸,带篷的牛车不像以轺车为代表的马车那样车身敞露,且牛车车厢大,乘坐者在里面可随意坐卧,又因牛步徐缓,颠簸程度比马车小……这些特点,对于养尊处优恬淡轻闲的士族阶层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