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孟向东 刁良梓 本报通讯员王勇
铛!铛!铛!锣声响起!
2月3日是立春日,一大早,在内乡县衙大堂,一名“衙役”敲锣三次,大喊一声:“打春喽!”
“县令”根据习俗三击鼓,口中高声唱词:“一击风调雨顺、二击五谷丰登、三击吉祥如意!”击鼓完毕,“县令”带“衙役”绕春牛三圈,并执棍鞭打春牛,牛腹内的五谷、干果纷纷落地,群众欢呼抢食,寓意抢“福气”。
每年立春日,这样热闹的喜庆场面都会在内乡县衙上演,已经持续多年。
内乡县衙“打春牛”是流行于当地的习俗。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民间则称“打春”。这一日,民众手执彩旗、敲锣打鼓,抬纸糊春牛游街,群众往牛身上撒豆祈福,以避“水痘”之灾。游街完毕进行“打春牛”活动,之后群众游街闹春,家家户户长辈给孩子带上春鸡、亲朋互送“春牛”或“福”字剪纸以示祝福,群众家里这天要摆宴待客,并用萝卜、青菜等制作春饼等食物“咬春”,以去春困。蛰伏一冬后,农业生产将从立春这天起逐步恢复。
内乡县衙“打春牛”习俗围绕时令节点,人们自发组织庆祝仪式和农事生产,有序安排衣食住行,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由此成为中国二十四节气申请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