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评论员 薛世君
又一位河南老乡成了“网红”。
这两天,杭州主流媒体都在报道一件见义勇为的事迹——来自驻马店的90后快递小哥董乐夺,送快件途中经过杭州萧山利群桥时,发现有个10多岁的小女孩落水,果断跳河救人,而后默默离开。
回到快递站,同事发现他浑身湿透,追问之下方知他此番见义勇为之举,英勇事迹随之传开。落水女孩得到及时抢救,没有生命危险。响应政府号召留杭过年,和同事一起坚守岗位的董乐夺,也获得了萧山邮政管理局、萧山快递协会的表彰,锦旗、红包、赞誉,皆大欢喜。
有网友赞曰:他纵身一跃,在冰冷的河面溅起温暖的水花。小女孩得救,家人也能过个快乐年。也有网友评道:在异乡,做着一份平凡的工作,却有着如此高尚的品格,让所有人为之动容和点赞。
“就地过年”成为新风尚,今年城市的繁华热络“不打烊”。随时服务用户,快递公司春节期间“不打烊”。快递小哥见义勇为,有关部门及时肯定、表彰,以制度护航义举,政府作为“不打烊”……还有一种“不打烊”尤为宝贵:河南人的厚道勇毅、侠肝义胆“不打烊”。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是积德,做多件好事是行善。一个地方,出一个好人好事是偶然,出一波又一波好人好事就是风气、是文化,也是一种必然。
在百度上搜索“河南人见义勇为”,相关结果约604000个,随便打开几个,看到的都是河南人挺身而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光辉事迹。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2020年度正能量报告》显示,7年正能量省份总榜上,河南以341次获奖次数稳居第一。
不管河南人走到哪里、处在什么岗位,这一腔热血、一颗爱心,永远“不打烊”。
我们平时经常听专家说“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世界”,个人所能感知的明显变化,在于身边的人和事。疫情影响之下,城市运行的模式会变,过年的方式也可以变,“就地过年”模式下可以发现,原来在哪里都年味十足、暖意融融。
但是变化之中,也有“不变”——不管城市运行模式怎么切换,政府公共服务便捷化的趋势没有变;不管在哪里过年,不管空间距离多远,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我们与亲朋好友的情感没有变;不管形式载体怎么变,基于人性和本能的各种“需求”没有变……
这种不变,表现为一种“不打烊”的状态:学校不开学,但是“网课”继续上,教育“不打烊”;博物馆不开门,“云展览”正在引领文博“新业态”,展览“不打烊”;为避免聚集风险,电影院、KTV人少了,但在线K歌、短视频平台火了,娱乐“不打烊”。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很多地方的行政服务大厅推出了“延时服务”,一些地方建起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厅,公共服务“不打烊”也成为一种新风尚。
歌曲《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有句歌词:“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子弹在我心头上了膛,请告诉我今后怎么扛。”听起来颇有些哀怨。笔者只想说,不妨乐观一点,全社会都在流行“不打烊”,倒是应该问问,那家酒馆怎么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