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的白菜花海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蜂农前来酿造“甜蜜事业”。济源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供图

  □河南日报记者成利军

  一粒蔬菜种子的魅力有多大?它不仅仅是可以长成一棵苗,还可以育成更多的种子,长成更多的蔬菜丰富更多的餐桌;可以开出更多的花扮靓一个村庄,成长为一个农旅融合的新产业;还可以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成为推动高效农业和乡村振兴的一个新抓手——这就是黄河岸边王屋山下为我国民族种业振兴和“菜篮子”安全作出突出贡献的蔬菜制种产业。

  黄河边兴起“美丽经济”

  2月9日,济源王屋镇柏木洼村的白菜育种大棚里,村党支部书记张树杰看着满棚绿油油的小生命,不由得喜上眉梢,因为再有一个多月,他们村就会被金黄色的菜花所覆盖,迎来各地的赏花客。而每当那时,他就要一天到晚对游客们重复一句话:“这金黄色的菜花确实不是油菜花,这是白菜花。”

  “白菜还会开花?”游客们更加疑惑,他进一步解释:“我们当地农民依托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发展以白菜为主的蔬菜制种,一亩白菜籽能卖出好几千元。这白菜开出的花扮靓了黄河岸边,也成了推动乡村振兴的新产业。”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0年年底,济源的蔬菜制种面积已达3.5万亩。每逢春天,黄河岸边的济源王屋镇、大峪镇、坡头镇等镇就成了金黄色的“白菜花海”,一批蔬菜制种专业村也脱颖而出——

  大峪镇的东沟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王屋镇的五里桥村跻身全省“十佳”美丽乡村;坡头镇的郝山村、王屋镇的柏木洼村等也成为不少作家采风、画家写生、摄影家创作的必选之地。每年举办的“王屋山国际菜花节”“美丽乡村文化旅游节”等农旅融合的节庆活动,助力黄河岸边的济源兴起了一个新产业——“美丽经济”。据当地有关部门统计,济源蔬菜制种休闲观光农业年接待游客已达60余万人次,综合收入达2亿余元。

  对于发展蔬菜制种的王屋山区农民来说,农业正在成为有奔头的新产业,农民正在成为有吸引力的新职业,农村正在成为越来越美丽的新家园。

  小小种子成就富民大产业

  济源蔬菜制种产业的蓬勃兴起,与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息息相关。

  该公司董事长侯三元介绍,济源南依黄河,北靠太行,黄河水之湿气滋润了济源大地,太行山之雄伟又挡住了北方严寒,加之“罗圈椅”状地貌形成的小气候,使济源的西部山区成了蔬菜制种的天然“实验室”。济源也成为我省唯一的国家首批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

  绿茵种苗从最初成立就一直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全订单”经营模式,把车间放到农村,让农民变成工人,与所有农户建立保底收益机制,使农民亩均收入高达6000至1.5万元,是种植普通农作物的5至10倍。

  如今,绿茵种苗已经规划建设了1.5万亩蔬菜种子生产基地,覆盖了济源96个行政村,年产蔬菜种子达120万公斤,这些种子可年产商品蔬菜1000万亩。济源也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生产基地,30余个蔬菜制种专业村从当初的贫困村变成了现在的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村”。

  “绿茵种苗带动农民年均增收7500余万元,仅依靠蔬菜制种年收入过万元的农户就占到70%。”济源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国大白菜、甘蓝种子三分之一产自济源,也就是说全国每三棵大白菜就有一棵的种子来自济源。”侯三元说,“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和现代农业载体建设工程,选育各类农业新品种1000个以上’,让我们的信心更足了。”

  济源种,种天下

  侯三元为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家外国种子公司研发出新一代青花菜品种,但其又不具备育种条件。经过选择,该公司将订单交给了绿茵种苗。绿茵种苗专门成立了一个技术团队,用整整两年时间终于生产出了对方所要求的合格种子。

  当绿茵种苗期待双方开展进一步合作时,对方却认为,绿茵种苗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培育成功,说明该项技术并不难,于是单方面中止了合作,将此品种交给其他国家收费更低的公司。让对方想不到的是,他们与3个国家相关公司的合作,全部以失败而告终。无奈之下,对方重新选择了绿茵种苗。

  实力最具话语权。截至目前,绿茵种苗已与日本、韩国、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由济源生产的白菜等十字花科、洋葱等百合科、丝瓜等葫芦科作物,共计30余类、600多个品种的蔬菜种子,正在源源不断地走向全世界。“济源种、种天下”,由济源种子育出的蔬菜正在越来越多地扮靓世界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