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谭勇

  2月10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有人在朋友圈发出来这样的感慨:远去的鞭炮,回不来的年。同时配发了一张创意海报:“没有鞭炮声,年味一样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一年的春节,都寄托了中国人独特的情结。在农历新年到来时,人们通常会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走亲戚,这是千百年来的习俗,也是我们所说的年味。

  如今,小时候的鞭炮声离我们渐行渐远,但年味真的淡了吗?

  春节期间禁燃禁放

  今年春节和往年一样,我省禁燃禁放烟花爆竹。过年放鞭炮的确是一种传统,但在现代化社会中,城市高楼密集,一声炮响,就会影响到非常密集的人群的生活,特别是对老人和儿童影响更大。

  农村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炮,大年三十中午年饭炮,大年初一凌晨守岁炮,睡觉前的关门炮,一早的开门炮,初五的破五炮,甚至正月十五闹元宵更少不了烟花爆竹......以前,整个年都是在浓浓的火药味中度过的。

  “没有禁放前,春节前后,鞭炮声响个不停,就觉着很吵,想看看电视,比如春晚啊,也听不清说得啥,还影响休息。”家住濮阳市行政南小区的王让菊老人回忆说。

  由于城市人的生活习惯不同,起居时间不一,在放鞭炮上很难形成一种默契,容易引发不可调和的冲突。

  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燃放烟花爆竹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细颗粒,例如二氧化硫和烟灰等,造成空气污染,易引发火灾。近年来,全国各地就发生了不少因烟花爆竹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以前,每到节假日,尤其是春节假期期间,都是全省消防指战员最紧张的时候。”河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宣传人员任志军说。

  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每年春节前后,一些少年儿童总会通过燃放烟花爆竹来释放好奇心,窨井盖、化粪池、荒山野地是他们最钟情的探索对象,但许多人也因自己莽撞的好奇付出了不同程度的代价。

  “通常情况下,很多井盖下都是下水道、化粪池,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会存在甲烷(沼气)、硫化氢等可燃性气体,这些气体在遇到明火和空气,达到一定浓度后,一个小小的鞭炮便可引爆沼气。”省应急管理厅危险化学品建管处专家祝峰解释说。

  过年是一种好心情

  临近春节,全省网友在网上晒出了各地张灯结彩喜迎春节的照片,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就地过年,收到父母寄来的年货,那是深深的牵挂和深沉的爱;抖音上甘肃庆阳一个父亲骑30里三轮到高铁站接女儿回家过年,害怕女儿受冻特意准备红棉袄........从城市到农村,过年的好心情没有因为禁燃禁放而削减。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进入新时代,绿色低碳过年也应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平时忙得没时间,春节假期多陪陪家人,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打一场球都是很好的选择。”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河南省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队队长姬玉平颇有感触,作为一名救援人员,他眼中的年味就是家家团圆团聚,安全平安第一。而他所在的应急救援队伍是全省预置的12支省级救援队伍之一,负责豫中地区应急救援任务,这已经是他们连续三年24小时战备值班为大家守护平安了。

  “就像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的习惯,我们出行开始戴口罩,就餐开始使用公筷,减少不必要外出和聚会。”在全国劳动模范、濮阳县颈肩腰腿痛门诊部主治医师李章顺看来,现在很多人觉得年味淡了,是因为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多样了,穿新衣、吃饺子不用再等到过年了。“不放鞭炮,只是形式上的改变,并不影响年味,我们更需要传承的是春节文化的精神。”李章顺说。

  “现在全面小康了,农民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平常想吃啥超市都有,不用等到过年了。”在滑县县城超市里,老店镇村民延娟一边选购年货一边笑着对记者说,“现在村里过年也不让放炮,村里打牌的也少了,都是一门心思想致富,城里的广场舞也到了农村,日子越来越有奔头,那心里真是一个美啊!”

  辞旧岁不需漫天烟火,迎新春只待春暖花开,愿大家都能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