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2月9日讯(记者 戴璐岭)2021年2月9日至5月19日,成都博物馆本年度第一个大型原创展览“列备五都——秦汉时期的中国都市”在一层特展厅面向公众开放。本次特展由四川省文物局、山东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成都市文物局指导,全国15家参展单位共同主办。作为呈献给成都市民的新春文化大餐,展览汇集“五都”所在地的300余件/套反映秦汉时期城市生产、生活的精品文物,其中珍贵文物152件,一级文物62件,另有32件最新的考古出土文物是首次向观众展出,全方位展示秦汉大一统历史背景下,蓬勃繁荣而又迥异多姿的城市风貌。

  巍巍大汉 列备五都

  以展览再现碑刻所载盛景

  2010年11月5日,天府广场东御街口出土了两通汉代石碑,碑身上两千多横稳疏阔的汉隶文字,记载了汉代成都的地方官制、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经济面貌和文学水平。其中裴君碑上“巍巍大汉”“列备五都”的字句,更是有力凸显了汉代成都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地位。

  何谓“五都”?公元前221年,秦并六国,建立起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汉承秦制,真正从思想、文化上建立起多元统一的“东方帝国”。随着刘邦“天下县邑城”政令推行,城市建设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洛阳、邯郸、临淄、宛(南阳)、成都等五座城市,成为仅次于京师长安的全国性经济中心,号为“五都”。“五都”是秦汉盛世孕育出的城市文明之花,是两千多年前的中华大地上,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精美缩影,更是辉映当前城市发展建设的最佳注解。

  本次展览从秦汉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入手,聚焦“天下之中—洛阳”、“海内名都—临淄”、“埒富王城—邯郸” 、“南都帝乡—宛”、“天府之国—成都”各具特色的城市发展模式,勾勒出秦汉盛世之下的社会风貌,彰显城市文明的壮丽诗篇。

  大汉之兴 城邑之荣

  城市建设推进国家兴盛

  大一统政体下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郡县制的逐步确立,疆域的扩张,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加之刘邦“天下县邑城”政令推行,确立了依靠郡县城市网络直接统治全国的管理模式,一些郡治则发展成为全国性经济中心。

  城市的发展为国家兴盛奠定了扎实的根基,缔造出有史记载的第一个盛世。工艺精美的彩绘陶仓楼彰显着汉代高超的建筑技艺;构造繁复的彩绘百花灯寄托着汉代人祈求永恒幸福、羽化升仙美好愿景;姿态生动的乐舞百戏俑再现出汉代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庭院画像砖描摹出汉代庭院、宾主娱猎等生活场景……文物载史,勾勒出汉代城市发展,文化繁荣的缩影。

  天下奇珍 尽现五都

  城市商贸带动经济发展

  秦朝以咸阳为中心的陆路和水路交通网,被汉政府充分利用变为商贸通道,大大促进了全国经济发展。京师长安与各大城市之间,也形成了往来便利、商贸频繁、政令通达的道路交通网。

  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茂陵的铜盆、铜甑、铜釜及染器,其上刻有“五年奉主买邯郸”以及“阳信家”的铭文。阳信为汉武帝姐姐阳信长公主,皇室特地购买邯郸生产的铜器,不仅证明了邯郸铜器优秀的品质,更体现了当时交通网络的发达,各地产品能够自由流通。

  邯郸的铜器,临淄的铜镜,南阳的铁器,成都的蜀锦和漆器……一件件特色鲜明、造作精美的商品在交互与流通中,完成了不同地区文化的相互浸染与交流融汇,也为各城市的运转,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丝路迢迢 文明之歌

  城市文化承载东西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辟,连接东西,中国与域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在汉代城市的市肆里,不仅是货品和技艺在流转,更有不同文明的交互与碰撞。本次展出的文物中,不乏带有异域文化特色的珍品,见证了2000多年前中国城市的“国际范儿”。

  出土于山东省淄博市齐王墓的银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在中国馆展出。它中间的银盒饰有交错的莲花瓣,是西方波斯国家(今伊朗南部埃兰地区)器物的典型风格,上边的三个兽钮和底下的圈足则是来到中国以后加上去的。这件中西合璧的器物,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是最早见证之一。

  成都地区自古便是南北交流、中西交流的重要据点,西汉成都有当时最先进的丝绸织造技术,蜀锦也在此时通过南、北和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饮誉中外,成都跻身一流城市。两千多年前,秦并巴蜀,新筑城邑,从此,成都城两千三百多年城址未移、城名未改、中心位置沿用不变;两千余年后,在古老城市的中心,一场再现汉代都市繁华风貌的展览徐徐拉开帷幕。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亦是孕育和创造文明的社会空间,在迈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站在十四五规划的起点,成都博物馆隆重推出“列备五都——秦汉时期的中国都市”展,以时代见证城市发展,以城市辉映盛世华章。

  (图据成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