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徐州市委常委会传达省两会精神和省委书记娄勤俭参加徐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说,切实强化“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积极展开现代化建设探索实践,矢志不渝推进转型发展,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板,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凝心聚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的现代化篇章。

  思想上“破冰” 开辟新境界

  省委书记娄勤俭参加徐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认识到苏南苏中苏北是一个地理概念、不能成为一种固化的意识,地级市是一个行政等级、不能成为发展的能级限制,老工业基地是发展的特定阶段、不能成为路径的依赖。

  对于徐州来说,这就要坚持跳出徐州看徐州、放眼世界看徐州,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城市提升发展标杆,更加彻底地摆脱“地级市思维”、破除传统的“苏北意识”、卸下老工业基地的“包袱”,面向全球集聚高端资源要素,最大限度激发徐州发展潜能,更好发挥徐州在全国全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月底,铜山区举行线上招商会,将目光锁定深圳,聚焦电子信息、半导体等项目一举揽金近47亿元。铜山区委书记龚维芳说,面向“十四五”,他们描绘了建设创新高地、产业高地、生态高地、宜居福地、善治高地“四高地一福地”的美好蓝图。

  “江苏提出打造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就有工程机械,这就要打造高峰。过去我们没有去想,现在要勇于争当高峰。”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说。1月28日,徐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淑侠到徐工等工程机械行业企业调研时也表示,坚定不移走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道路,全力打造世界级地标性产业。

  思想上“破冰”,推动行动上“突围”。去年徐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319.77亿元,增长3.4%,成为近年来矢志不渝推进转型发展、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打造区域样板的重要成果。

  “进入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必须从更高发展站位来解放思想,不断开辟徐州发展新境界。”周铁根说,徐州要坚持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进一步匡正发展理念、提升发展境界,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决不以牺牲安全、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真正使新发展理念成为徐州上下发自内心的信仰和坚定的价值追求。

  做强支撑点 构建新格局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坚持陆海统筹、江海联动、跨江融合,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心城市能级显著提升。

  作为“淮海中心”,徐州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徐州不仅在国内大循环中连接东西、承接南北,并且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聚力做强“一带一路”支撑点,打造江苏向西开放门户。

  徐州“融汇淮海、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脚步不断提速。连徐高铁开通,将打通全新“陆桥通道”;在1、2号线建成运营的基础上,多条地铁线加快建设和推动;高架快速路、机场改造、内河港提升等重大工程项目大力推进。

  今年,围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徐州都市圈建设,徐州将有序实施五大类90项城建重点工程,彰显城市建设新优势。徐州提出着力构建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枢纽功能、做强枢纽经济,为畅通“双循环”提供枢纽支撑。

  建设中的淮海国际陆港,是徐州加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1月中旬,徐州首批100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其中港务区15个、总投资145亿元。未来,这里将聚焦枢纽偏好型产业、临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等,吸引一批国内外物流、外贸、跨境电商等知名企业落户。

  “我们将密切与连云港海港、淮安空港对接协作,形成互相支撑的‘黄金三角’。深化与西安、郑州等重要节点城市以及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等沿海沿江港口合作,全面提升全球要素配置能力。”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蔡前锋说,作为核心载体的中欧班列今年计划开行超400列,同时加快贯通“河海统筹、欧亚陆桥、快捷路网、空中走廊”四大线路,构建内外互济、东西双向的国际贸易大通道。

  建设“大家庭” 描绘新生活

  春节临近,棠张镇跃进村的乡亲们正喜滋滋地筹划着新春分红。该村近年来推行股田制,近900户村民将2000多亩土地入股,全部收益农民能拿到四成,其余部分合作社和村集体“对半分”,主要用于机械保养、更新以及为民服务事项。“新的一年,我们要把利益共享和发展为民的理念坚持下去,让大家的钱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跃进村党总支书记马杰说。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徐州推进现代化建设,把促进共同富裕摆在重要位置,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百姓,推动幸福徐州“大家庭”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当前,徐州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着力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民生短板,加快提升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让百姓享受到现代化高品质生活。

  着眼增加工资性收入,持续抓好稳岗就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继续补齐教育短板,年内新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00所,招录教师7000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抓好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健康徐州”……徐州今年推出的各项民生实事,将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 王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