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龚砚庆 通讯员 张玉玲

  剪鞋样、粘鞋帮、画图形、绣虎脸……1月26日上午,在尉氏县大营镇黄家村针绣工作室里,一群“巧媳妇”正围坐在一张桌子周围,有说有笑,做着手工“虎头鞋”。桌子上摆放的一双双已经做好的“虎头鞋”栩栩如生,宛如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虎头鞋是用传统民间手工艺制作的童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而得名。它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功能。虎头鞋做工复杂,仅虎头上就需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鞋面的颜色以红、黄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在民俗中,绣有百兽之王的虎头鞋可以护佑孩子健康成长,因此深受老百姓欢迎。

  为了拓宽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成效,近年来,尉氏县大营镇黄家村结合实际,依托本村手工制作户多且技术精湛等优势,采取“手工作坊+农户”的模式,通过免费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提供材料、组织销售等方式,吸纳本地留守妇女、贫困户等,通过手工劳作实现家门口就业,抱团发展增收致富。

  “以前自己制作‘虎头鞋’产量小效益低,这几年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俺开设了手工针绣工作室,免费为姐妹们提供技术、材料等,鼓励发展手工制作。村民群众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拿走在家趁空干,也可以来工作室一起干,俺结合加工质量、数量给她们算工钱,一般每人每天平均可制作2对‘虎头鞋’,可挣到60多元钱加工费。”该镇黄家村针绣工作室负责人陈明花介绍说。

  “既不耽误干农活、做家务、照看孩子,还能挣钱,这样的工作可真像是为俺’量身定制’的。”该镇黄家村留守妇女赵大姐开心的说。

  如今,在黄家村针绣工作室就业的留守妇女、贫困群众有20多人,年加工“虎头鞋”上千双,年均创收近10万元,传统“虎头鞋”圆了农村“巧媳妇”的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