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 题:经贸往来之势挡不得——正确把握中美关系航向系列评论之三

  新华社记者曹筱凡 乔继红

  “美中之间投资流不受地缘政治紧张影响。”这是英国《金融时报》日前一篇文章的标题,文章用两个“虽然”勾勒出不可逆转的中美经贸合作大势——虽然美国上届政府推动缩减在华投资,但美国投资者对中国证券的持有率近年一直高企;虽然美国上届政府政策给美中之间金融流通带来更大风险,但并没有影响市场对两国之间更大规模金融融合的期待。

  《金融时报》的洞见是有数据与事实支撑的。2020年中美关系经历了建交40多年来最严峻局面,但中美经贸合作逆势增长,全年货物贸易额增幅超过8%。穿过美方部分政客鼓噪的“脱钩”“对抗”杂音,事实再次有力地证明,中美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中美利益高度关联融合。

  回看历史,中美经贸合作凝聚着几代人的政治智慧和不懈努力。从50年前“乒乓外交”为中美关系破冰,到21世纪初美方签署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再到建立多个机制性对话增信释疑,中美之间有分歧,更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需求。正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所说:“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40多年间,中美关系成为世界上相互交融最深、合作领域最广、共同利益最大的双边关系之一。双边贸易额较建交之初增长了250多倍,双向投资从几乎为零攀升到近2400亿美元。

  然而,美国上届政府无视美国从对华经贸合作中获取的“利益顺差”,片面强调账面上的“贸易逆差”,炮制“美国吃亏论”,悍然发动贸易战,并鼓动美国企业撤离中国。部分反华政客更是出于一己私利,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无理打压制裁中国企业,鼓动“脱钩”和“新冷战”。种种妄图切断两国经贸往来、全面遏制中国的非理性行径,注定会失败。《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日前说,美国零和思维、遏制中国的政策不切实际。

  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这是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的强大内驱动力。两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高度互补,中国的快速发展既得益于同世界各国包括美国的开放合作,也反过来为美国等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动力和巨大的市场空间。据统计,中美经贸合作支撑美国超260万个就业岗位,两国贸易平均每年为每个美国家庭节省约850美元生活成本。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累计已超7万家,年销售额达7000亿美元。

  贸易战并未改变中美经济高度融合关联的局面,两国经贸合作的需求不减。2020年,中美货物贸易额逆势增加,埃克森美孚、特斯拉、沃尔玛等美企扩大在华投资。金融领域,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大幅增加,同时华尔街持续扩大在华业务,美国惠誉评级公司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报告显示,91%的受访美国企业表示去年在中国市场仍保持盈利,87%的企业表示不会撤离中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部前主任、康奈尔大学贸易政策和经济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说,中美两国经济依然紧密相连。

  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美国上届政府发动的对华贸易战,非但没有“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损害美国经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和牛津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报告指出,中美经贸摩擦令美国损失20多万个就业岗位。贸易战还提高了美国企业生产成本,抬升了美国国内物价,扩大了贸易逆差,减少了外国直接投资,消耗了美国经济增长潜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合作不仅承载两国人民的福祉,也关乎世界人民的利益。中方愿同美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并就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开展合作,助力两国和世界经济增长。

  六年前,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写道:中美这两个有着不同文化和不同前提的伟大国家都在经历着根本性的国内变化。这些变化最终是会导致两国间的竞争,还是会产生一种新形式的伙伴关系,将对21世纪世界秩序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新的十字路口。经贸合作仍然是中美关系的稳定器和压舱石。管控分歧,拓展互利合作,放大利益交汇点,牢牢系紧中美经贸的“安全纽带”,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对两国来说都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新闻链接:

  人心相通之桥拆不得——正确把握中美关系航向系列评论之二

  中美关系大局毁不得——正确把握中美关系航向系列评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