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依靠种植香菇,每年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村里还培养出了多名养羊大户;村集体每年有了10万元的收入。”

  讲述人:南召县乔端镇马别湾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建强

  2017年11月,南阳市移动公司派我和两名同事进驻马别湾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驻村3年多来,我认识到驻村帮扶就要把村当成家,把自己当干事的主人公,不做“镀金”的过路人;要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办,既要帮助解决当前的问题,又要为他们做好长远打算,用真情真意来赢得他们的信赖。

  马别湾村共有103户383人,地处偏远,山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到三分,种地产粮,只能维持日常生活,谈不上发展。但这个村总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人均林地100多亩,林地面积大,这是优势。在随后的入户走访中,我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本村群众主要依靠种植香菇、养殖山羊为生。于是我确定了“依托山林优势,发展壮大林下经济”的基本目标。为让群众尽快脱贫,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讨后决定,为村里打造以种植香菇为主要支撑产业、以养殖牛羊为辅的双重增收路径。

  目标明确了,就要带领群众加油干。我利用到户增收资金,引导贫困户种香菇、养山羊。市移动公司领导得知我的想法后,积极联系西峡的香菇种植专家,到村开展香菇种植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种植香菇水平,减少香菇坏袋带来的损失。我也前往兰考、西峡实地考察香菇产业基地,结合本村产业特点,在村里建设了一座四季恒温大棚,同时争取项目资金,为村里建了20个香菇大棚和一个冷库,为马别湾村打造了以香菇种植为中心的产业基地。

  在驻村开展工作过程中,我察觉到有个别群众对村里工作不满意,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群众对村干部的工作不理解、不认可。为此,我重点抓好班子建设,将自己融入集体中,健全完善村“两委”议事规则、组织生活制度,坚持村里的大事小事、相关扶贫政策都对百姓公开,透明化,消除百姓的猜疑。在平时的入户走访中,对群众反映的事我都第一时间帮助研究解决。群众反映日常看病不方便,我立刻与公司联系,协调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师到村为村民义诊;村里一直没有通自来水,我多次前往镇里反映情况,协调加快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进度;看到特困群众生活不易,我常自掏腰包给予帮助。正是在这一件一件小事中,我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他们相处格外融洽。

  如今的马别湾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依靠种植香菇,每年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村里还培养出了多名养羊大户;村里整修了文化广场,修建了3座桥,安装了300盏路灯;村集体每年有了10万元的收入。如今,我们又多次与旅游公司沟通协商,终于将宝天曼的漂流项目线路延伸到了马别湾村下游,漂流项目的引进将为村里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建设好美丽乡村,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带动村里经济快速发展。

  昔日无村集体经济、无发展动力、无产业的“三无”穷山沟,如今蝶变为“三有”富山村。我个人也真正融入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每逢过年过节杀猪,大伙儿都喊我过去;村民儿女嫁娶,也都想着让我过去捧个场。群众已经把我当成了乡亲邻里,这是我最高兴和欣慰的事情。

  (本报记者孟向东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