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这样一个材料:亚马逊始创者杰夫·贝佐斯在开重要会议时,习惯在会场准备一把空椅子,时刻提醒大家:那些不在场的“他”,也是决策时需要关注的人。

  决策不忘留把“空椅子”,贝佐斯的这一做法不仅值得国内的企业家学习,也值得各级领导干部借鉴。决策事关众人利益,事关企业和地方发展。一般情况下,决策的在场者都会从各自的角度,表达自身立场、观点和意见,这些意见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决策的最后结果。但作为决策者,也必须明白:作一项决策,不仅要倾听在场者的声音,也要听取不在场者的意见,不仅要考虑那些“有声的诉求”,也要打捞那些“沉默的声音”,考虑那些“无声的诉求”。

  这些年,各地紧紧围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推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现象大为减少。但是,决策时如何充分考虑那些“不在场者”的诉求,这一点却值得注意和加强。比如,现在各地为百姓兴办的民生实事项目很多,但由于在决定办哪些实事、怎么办实事的过程中,对百姓这个“不在场者”的声音考虑得不够,“为百姓做主”常常变为“替百姓做主”,结果常常好心办坏事。百姓希望有个健身广场,决策的结果却是建花坛、喷泉,好看却不好用,这类项目实施后老百姓并不买账,有的甚至“政府点菜百姓却不动筷、政府买单群众却不认可”。再比如,有的地方引进了一个大项目,有关的经济部门往往是决策的“在场者”,而文化等部门却可能成为“不在场者”,此时能不能给这些部门一把“空椅子”,能不能在决策时充分考虑他们的意见,就决定着决策是否科学、能否达到最优。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角度看,决策不忘留把“空椅子”,不能仅停留在意识层面,而要延伸到行动层面。换言之,作为决策者,不仅要在头脑中绷紧“作决策要考虑不在场者的利益诉求”这根弦,而且很多时候还要走出决策现场,主动去寻访这把“空椅子”,到决策现场之外去听取那些“不在场者”的声音。进而言之,不仅要倾听他们的声音,而且要汲取他们的智慧;不仅要个别地听、局部地听,而且要广泛地听、多层面地听;不仅要听,而且要听而善“纳”。如此,决策才能最大程度地关照各方诉求,最大程度地减少失误,同时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