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兵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回家团聚的思乡之情也越来越浓。鉴于当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各地纷纷倡议春节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成了热词。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春节自古承载着大家对团圆的期许和对故乡的眷恋,是无数国人难以割舍的情结,也是我国人群聚集流动量最大的时间段。面对疫情防控压力,就地过年无疑是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病毒传播和感染风险的有效办法。

  作为个人,就地过年,或许“不能团圆”的寂寞很难消解,但想想过去一年,经过全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付出的种种牺牲,才换来这来之不易的战略成果。“行百里者半九十”,春节恰逢“非常适合病毒生存”的时期,任何疏忽都可能加大病毒传播概率,造成疫情反扑。因此,我们应当坚持去年“舍小聚为大家”的防控策略,不聚集、少外出,就地过年。

  对有关部门而言,要未雨绸缪,提早谋划,做好各方面准备,让群众就地过年留得下、过得好。各地在从严从紧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也要用心用情做好各项保障和后续工作。大到过年期间的市场供应、交通出行、商业娱乐、物流运输,小到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健康安全,提前做好

  预案部署,提供更多备选、替代方案。各地政府在相关政策的施行上,应该体现出温暖和关怀,让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就地过年从简单的倡议具体化为人性化、可操作的过节指南,最大限度提升群众就地过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辞旧迎新的时刻,远离家乡、亲人选择就地过年的人们,心理上或多或少会有些波动,对此要给予充分关注,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吾心安处是吾乡”的认同感。同时,针对家中有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群体,劳务输出地的相关部门、社区(村)应打好“配合战”,提供足够的保障和关爱。

  依靠科技“云过年”。去年疫情防控期间,“云过年”为宅在家中的亲朋丰富了团聚的形式,就地过年不妨与“云过年”结合起来,重拾去年春节电话、微信等非接触方式拜年的新年俗。

  就地过年是疫情防控形势下的“不得已而为之”,是在特殊时期、特定环境下采取的特别方式,我们要勠力同心,共同渡过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特殊“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