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离开甘沟。这是吕如堂的夙愿。
直到2017年,岢岚县实施整村搬迁破解深度贫困,57岁的吕如堂才举家从甘沟走出来,在宋家沟安了家。
冬天的宋家沟,一片静谧。宋水街上,屋檐下一溜大红灯笼,与屋顶皑皑白雪相映成趣。
刚要推开吕如堂家的大门,一条大黄狗“汪汪”吠叫着窜了过来。“巴顿,叫啥了,快回来。”紧接着传来吕如堂的呵斥声。开了门,“巴顿”直摇尾巴,围着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雷文斌打转。
老伴到城里哄孙子去了,不在家。家还是让吕如堂收拾得利利索索。窗台上摆着几盆花,叶子绿油油亮。一盆迎春花已经顶出了花苞,将绽未放。
“去年,我被评上了致富带头人,县里奖励了我两万块钱。”吕如堂高兴地说。
来到了宋家沟后,他联络了几个贫困户,利用扶贫贷款,带头发展起了养牛产业。从一开始15头,发展到现在45头。前不久,花了3万元买回一头公牛。40万元的贷款已还贷过半。
雷文斌说:“如堂是个本事人。不是那场意外,也不会成了贫困户。”
一句话,吕如堂的眼圈红了。
甘沟山大沟深,几分薄地,也是靠天吃饭。吕如堂作为家中老大,留在了村里,照顾年迈父母。弟弟结婚后,把户口迁走,跟上媳妇生活。
那些年,吕如堂一直跟着筑路工队干,不惜力,能吃苦。可当日子有了起色时,偏又生出些变故。2017年,他骨折住院,儿女一起去医院看望他,结果途中出了车祸,大女儿当场身亡,儿媳命悬一线,加上老伴又确诊癌症,全家一下子陷入困顿。吕如堂几乎要被击垮。
危难之时,岢岚县委不仅把他在宋家沟的新家安置好,还发起捐助活动,募集到了4万多元善款,将吕如堂的儿媳抢救了回来。
擦了擦眼角的泪花,吕如堂起身带着记者去参观他的牛场。
日头偏西,山风如刀。整村搬迁后,原先的薄地不是种了中药材,就是种了牧草。通往牛场的沟里,不时看到一群群黄牛、花牛沿着河道往回走。吕如堂的45头牛在这条沟里也不算最多的。
“要想稳得住,就得腰包鼓。”雷文斌说,实施整村搬迁的同时,县乡两级已经规划好养殖场。全部由政府投资建设,建成后免费交给养殖合作社使用。
甘沟养殖场有10间圈舍。吕如堂领办的合作社占了7间,另一家合作社占了3间。都是牛,从坡上自己回来,自然就分成两摊,一摊在路东,一摊在路西,等着进圈。
看见自家的牛,吕如堂眼里放光,神采飞扬起来。牵过一头黄牛说,这个品种不行,拉过一头花牛说,这个品种长膘快。“品种太重要了,这是花3万元从东北买回来的。”吕如堂喜滋滋地从牛圈里赶出一头健壮的小公牛。
“奔头更足了!”吕如堂说,“说起还有信用社20万元贷款,要是现在就还,卖了这群牛还完贷款还能余下个20来万元。暂不用说现在怀了小牛的有10来头,哪个牛犊不卖个七八千元。”(记者王利强)
[ 编辑:张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