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卢松
搬走妨碍扶贫领域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去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守人民情怀,把群众期盼作为正风反腐发力点,紧紧围绕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线监督确保脱贫“成色足”
“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严肃问责;对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解决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2020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把护航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决胜年行动,以作风攻坚促决战决胜攻坚,确保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成色足质量高。
信阳市纪委监委坚持“线上”和“线下”、“人访”和“技访”、常态化监督和点穴式检查“三个结合”,周口市纪委监委创新推行“小网格、大走访、全覆盖”工作法,南阳市纪委监委开展“三进三访三查”……全省各级纪委书记带头深入一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尽锐出战,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决胜年行动惠及所有村组、每一户、每个人。
省纪委监委监督到未脱贫人口超过5000人的20个县市、覆盖到未退出贫困村序列的52个贫困村,省辖市纪委监委监督到128个有脱贫攻坚任务县市区的3.6万个行政村、覆盖到未脱贫的15.8万个贫困户,县乡两级纪委监督到全部贫困户、覆盖到35.3万未脱贫人口。一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监督检查,督促党员干部在扶贫一线真抓实干,推动“两不愁三保障”“四个不摘”等政策措施落实到户到人。
过去的一年,全省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407个、党纪政务处分1552人,扶贫领域信访量同比下降41.9%。
集中整治解开群众“千千结”
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赵长法退休8年后落马,三门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振清主动投案……2020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收官之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推动“打伞”与扫黑同频共振,实现省市县“打伞”全覆盖。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力推进惩腐打伞百日冲刺行动,高质高效完成“伞网清除”“线索清仓”任务,去年共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3308件、党纪政务处分3681人。
信访举报工作是监督执纪的第一道关口,也是纪检监察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全省纪检监察机关集中整治信访举报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一批重复疑难信访积案,解开群众“千千结”,提升群众满意度。去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群众信访举报总量同比下降32.5%。
监督下沉落地,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省纪委监委出台实施《关于规范乡镇(街道)监察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建立乡镇纪委(监察办公室)协作区工作机制、支持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履职试点,整合运用基层监督力量,提升基层监督效能,促进基层治理。全省反映农村、社区基层党员干部的信访举报同比下降28.4%。
揪出“害虫”让城乡居民心气顺
开封市纪委监委创新推广“互联网+监督”平台,录入民生资金、精准扶贫、村级财务等3300万条数据,通过信息比对,精准发现民生领域存在的腐败问题。去年,开封市通过平台线上发现疑似问题线索,线下核实督促相关人员主动退缴违纪资金944万元。
“到村便民服务中心,用身份证在智慧监督平台终端机上一刷,便能查到低保金到账情况,再也不怕谁打低保金的歪主意了。”开封市祥符区仇楼镇桑寨村贫困户支虹霞说。
民生领域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严重啃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必须予以严惩。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教育、医疗、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入治理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
针对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基层“微腐败”突出的单位及领域,适时开展专项整治,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实现发现一批问题线索,整改一批突出问题,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完善一批制度机制,取得可检验、可评判、可感知的实际成效。去年,全省查处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7910个、党纪政务处分10254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让老百姓更加安居乐业。
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一年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民心,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改革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