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祁思元 通讯员 张珂

  “南山难”,这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宜阳县南部山区群众无奈的自嘲。宜阳南部多山,曾经交通不便,发展长期受困。近年,一条68.06公里的“大南环”贯穿多个乡镇,带动了一个个明星产业。

  南环线穿起来的“明珠”上,有一颗很耀眼的,就是“艾草乡”董王庄乡,其产业“圆心”在乔庄村。对于乔庄村来说,要想富真要先修路。2017年开始,县里陆续提升改造白南线、龙南线、樊白线、宜赵线、平莲线、涧上线等6条县道,打造贯穿南部山区的“大南环”,基本实现了公路由村与镇的线性连通向村与村的网状连通拓展、由满足群众基本出行需求向引领产业发展拓展,带动沿线产业发展。乔庄村靠近“大南环”,于是瞅准时机引进了艾草项目。加工厂项目上马后,村民们成了“供货商”,艾草产品沿着“大南环”源源不断地走进城市,村民和集体的钱袋子都慢慢鼓了起来。如今,乔庄村不仅有500多亩艾草,还陆续发展了1000多亩花椒、核桃、水蜜桃。以艾草为主力,多种特色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模式正在加速形成,当年的“后进村”也早已成为示范村……

  在上观乡,1万多亩桃园带动500多个种植户增收致富,依托“大南环”带动水蜜桃销售,发展乡村旅游;白杨镇东庄村千亩连翘盛花时节成了“网红打卡地”,吸引游客们顺着南环线驾车前来,连翘子作为优质中药材沿着南环线流向全国各地……

  大南环不是唯一的发展“动脉”。近年,宜阳县围绕建设高质量“富美宜阳”总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突出“宜阳组团”在洛阳西南地区交通枢纽的地位,构建以公路、铁路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县域综合交通体系,三洋铁路、新伊高速、渑栾高速宜阳段建设等重大交通工程相继实施,打通了城市南北外环线,新建、改扩建城区道路120余条,65公里滨河乐道全线贯通,扮靓了城市风景线;洛宜快速通道提升改造、解放路东延等20条新建、改扩建道路全部通车,两座跨洛河人行景观桥正在紧张施工,宜阳的城乡展现了不一样的魅力,宜阳的山水擘画出不一样的风景,“诗与远方”的品质新城如一颗璀璨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通过“五纵六横加两环”的公路路网格局,该县不断加强与市中心、组团县之间的交通连接,增强县域交通综合承载能力,在“十三五”期间形成“县域大环线、中心外环线、十座大桥并跨洛河”的“洛阳西南交通枢纽地”,“县内大循环、县外大联通”的交通格局逐步形成。今年,该县更是将抢抓洛阳都市圈建设协同发展战略,伊洛路西延工程即将全线通车,滨河南路扩宽改造、滨河北路已经全线贯通,届时五条大道直通洛阳市区,新伊高速、渑栾高速项目建设有序进行,宜阳在“组团发展”区域格局中抢得先机。

  一路九带动。这句话在宜阳县花果山乡花山村村民眼中,不再是一句冷冰冰的概念,而是一组沉甸甸的数据,一串热腾腾的故事。海拔最高,1400多米;位置偏远,深居西南角;进村盘山路宽不足5米、有77道弯,全村789口人中贫困群众就有331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1%。从最初于无路中踏出一条小路,到20世纪90年代修成能过车的沙石路,从2004年修建水泥路,到2017年加装护栏、2018年冬天重新修整并增加错车道,几十年间,在县、乡、村共同努力下,这条进村路不断升级,有力带动脱贫攻坚、国土绿化、生态保护、乡村旅游、客运提质、产业结构调整、电商物流、服务进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给村民生活带来显著变化。路宽了,发展天地也宽了,有人走出深山,进城闯荡;有人留在家园“卖风景”,农家乐经营地红红火火,山货、中药通过电商,带着大山的气息走向乡镇、城市;村里建起了小楼,小车跑上了盘山路……

  广袤的田野上,繁华热闹的城镇间,“大动脉”分布有序,“毛细血管”畅通无阻,源源不断为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新鲜血液”无限动力。全域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多点开花、齐头并进”建设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干线公路。三山六岭一分川,被路桥网密密覆盖。

  目前,宜阳公路里程达243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2公里,国省道6条207公里,县道16条225公里、乡道78条491公里、村道1663公里,跨洛河大桥10座,其它大、中、小桥梁213座,行政村硬化路通达率达100%。公路密度由2013年的每百平方公里130公里增加到现在的每百平方公里150.4公里。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省级公路为主要路网,县乡公路乡乡连、农村公路村村通为支线,“五纵六横”加两环的交通大格局。一条条通达的水泥路、柏油路、快速路、高速路,连接起乡村与城镇,使人流、物流、资金流在城乡间自由流动,使“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成为现实,成为山乡百姓的脱贫路、致富路、幸福路。

  近两年,宜阳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00余公里,先后荣获全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第一批示范县、“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称号。2020年4月份全市“五级路成网 绿廊连城乡”现场会在宜阳成功召开。

  全县有客车运营线路62条线、客车212 台,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全县353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客车”,构建了乡镇有站亭,村村有站点的干支运输网络,满足了人民群众出行,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和当地经济发展,也带动了乡村旅游事业发展,为打造旅游路、景观路、致富路、连心路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