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李鑫通讯员杨绪伟

  本报讯“77只!第一次发现这么大的越冬种群!”近日,正在商城县鲇鱼山水库开展鸟类监测的李长看一直沉浸在兴奋中。

  身为河南省鸟类专家、郑州师范学院生物学教授、郑州自然博物馆馆长李长看坦言,这是中华秋沙鸭种群在河南越冬的最高纪录,意义重大。

  据了解,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目前全球数量仅有2000对左右甚至更少,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唯一的雁鸭类,也是中国特有物种,被称为“会飞的大熊猫”。

  中华秋沙鸭对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要求极其挑剔,只在没有污染的河流附近生活,以野生鱼类、两栖类和河中昆虫为食。因此,中华秋沙鸭数量多寡也是衡量当地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

  商城县气候宜人,山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0.57%,年空气优良天数在320天以上,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境内的鲇鱼山水库则位于河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库内岛屿密布,植被茂密,水色清澈,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是中华秋沙鸭等候鸟栖息的理想之所。

  此前,商城县林业部门和河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在当地观测到中华秋沙鸭种群。近日,李长看带领调研团队,分三队专程深入到该县鲇鱼山水库达权店、吴河、汤泉池三处水域,开展中华秋沙鸭同步监测,通过照相机、望远镜等监测并记录其出现时间、数量、雌雄、所处经纬度、伴生鸟类、生活环境等情况,共监测发现中华秋沙鸭77只,是河南省该种群数量分布最多的区域。“在一个小范围内竟发现数量如此多的中华秋沙鸭,实属罕见!”李长看说。

  “这么多数量的中华秋沙鸭选择在商城越冬,并非偶然,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坚持生态保护的信心。”河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万文侠表示,今后,保护区将强化与河南省鸟类学会的联系合作,积极谋划中华秋沙鸭科研基地建设项目,持续加强中华秋沙鸭科研监测和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