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晓荷)“这份文件,为我们科学、有效加强学生手机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2月1日,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老师李艳丽说。她所说的“文件”,是指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通知》对手机进校园提出“有限带入”的要求,原则上禁止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如确有需求,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满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细化手机管理规定;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校手机管理情况纳入日常监督范围。

  《通知》一经发布,就在我省中小学生家长、老师中引发了热议。

  “孩子老想带着手机进学校,有时候管也管不住,这个《通知》,我们绝对支持。”家长孙先生说,希望学校能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学生在享受信息时代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如视力下降、不良网络信息影响等,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势在必行。”济源一中老师王磊说。

  正是出于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考虑,我省中小学校目前普遍对学生手机使用提出要求,一般来说,小学生,初、高中走读生不允许带手机进校,住宿生原则上不允许带手机,如果家长、学生要求,也要在入校时由学校统一保管,放假离校时归还。

  各校在加强手机管理的同时,也采取了许多人性化措施。“我们的办公电话、我个人的手机都向孩子们免费‘开放’,方便他们和家人沟通。”李艳丽说。济源一中则在校内设立公共电话,并为住校生配备了电话卡,可以设置若干亲情号,免费拨打。

  但是,中小学生手机管理仍存在一些难题。“尤其是中学生好奇心强且正值叛逆期,存在隐瞒家长偷将手机带到学校,并且不顾学校要求偷玩的现象,班主任和宿管老师毕竟不是24小时盯着孩子,管理难度比较大。”一位老师坦言。

  “我们并不是要隔断学生和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手机使用有了‘管’,还要有‘教’。”王磊说,我们和家长、学生一起拟定了“手机协议”,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李艳丽认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仅靠学校强制性的管理难以实现,家长要强化监护职责,树立良好榜样,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网络,还要多与学校沟通、交换信息,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