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2月1日讯(川网集团省两会报道组记者 乔永祯)在今年四川省两会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政府工作报告》在安排2021年重点工作时指出,确保耕地和粮食安全,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加快补上烘干仓储、冷链保鲜、农业机械等现代化农业物质装备短板。
对此,省人大代表、资阳市雁江区农村农业局一级主任科员张谊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代省长黄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描绘了未来四川发展的美好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作为农业战线的人大代表,我特别关注此次报告中关于农村农业的内容,报告突出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从保护耕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种子资源的保护、加大种子的研发、推进种子生产基地良种培育的建设、抓好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我们农业工作者未来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信心。”
“目前,农村农业机械程度较低,我省农村人口多,但老的老小的小,劳动力短缺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农业生产的组织者请工难请工贵。”张谊告诉记者,当前四川省农业面临的一个窘境就是基础农业劳动力的普遍短缺,而农业机械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据悉张谊介绍,目前四川省农业生产的人工(劳动力)成本占比已经从多年前的约15%快速上升到了约35%,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种植面积大收获季节集中,劳动力稀缺,高工资也请不到足够的农业工人,只能让果实烂在地里。
“而农业‘两减一增’(减化肥减农药增施有机肥)也因为有机肥施用量须大过化肥近20倍而遇到了现实挑战:人们不愿耗费大量人力去搬运有机肥,即使它对提升农产品品质和环保有突出贡献。”张谊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发展,很多地方农业基础设施如水、路、电、讯等已基本能满足需求。但是农业生产本身是一个“重活”,从播种施肥到采摘上市都离不开担、抬、背,都需要气力。
“好几代人拼命从农门跳出,就是想摆脱具体而繁重的农业体力活。‘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说的也是要解决繁重体力活问题。”张谊表示,目前农村条件较之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农村公路不但村村通而且社社通。
“但就算把路修到了山脚下修到了土地边,也需要气力从山脚往山上从路边往土里搬运农资,再反向搬运果实和秸秆,这都需要相当大的体力劳力支撑,轻活他们非常乐意干,但早已无力支撑这繁重的体力活。有的生产便道修到了山上土边,确实减轻了劳动强度,但一遇下雨,就什么都不是了。如果遇到绵雨天,情况更加严峻。”
张谊表示,现在农用简轨运输这种新型农用运输解决方案已具雏形。农用简轨具有建设成本低、建设时间短、建设约束少、使用场景广、易拆易建、集成方便等特点,可以极大地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基于此,张谊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根据目前的农用简轨实际情况,建议农业农村厅尽快将农用简轨的安装和轨道车头车厢全部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减轻农民朋友的建设负担。
二是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支持各研究机构以乡村产业振兴为目标,加大针对农业农村实际需求特别是需要重体力劳动的环节,研究设计简单实用的新型农业机械。对贡献突出的单位、个人予以表彰和经费支持。
三是允许地方根据实际需要,把农业园区的农用简轨建设打捆包装为以工代赈项目。
四是允许把农用简轨建设纳入农业生产便道、机耕道建设内容,同等享受建设补贴。
“接下来我们一定要按照省政府的部署,严格落实相关工作。根据我们农村的实际,脚踏实地,奋发努力,争取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也为成渝双城经济区的建设做出我们农业战线上应有的贡献。”张谊告诉记者。(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