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2月1日讯(川网集团省两会报道组记者 余开洋摄影报道)1月30日上午,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成都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疫情防控与医疗卫生等关键词,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省人大代表、达州市中心医院院长曾凡伟,对这些关键词都一一标注。这次,他将《关于科技创新助力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带上了“两会”。

  曾凡伟在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谈道:“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局面,省委省政府以非凡之举砥砺奋进、以非凡之力攻坚克难、以非凡之势开启新局,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打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成绩显著、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同时,报告以数据说话,语言朴实,文字简练,政府工作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报告中提到,“及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率先推行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核酸检测2087万人次。24天实现首个市(州)确诊病例‘清零’,33天实现疫情应急响应级别由Ⅰ级降为Ⅱ级,55天实现中高风险区全部转为低风险区。”曾凡伟表示,这些都是全省上下经过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团结一心取得的成果。

  对于报告中提到的“支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补短板,建设国家和省级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打造智慧医疗”“运用5G+医疗开展远程诊疗”,曾凡伟认为未来人类的健康可能还会面临类似“疫情”的威胁。所以,必须要加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谈及自己的建议,曾凡伟介绍,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是现代医院的四大主要工作,尤其对于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教学和科研是推动医院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实现“教育强院、科技兴院”的主要途径。对目前中国大多数医院而言,医疗工作占据主导地位,教学和科研工作相对薄弱,其中又以科研工作更为复杂和艰巨,因此,加强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在当前尤为重要,应引起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高质量的医疗需求越来越大。临床医学医疗领域还有很多盲点,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加之医疗技术的进步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机械工业等等的发展密切相关,很多技术突破需要交叉学科的支持,因此加大对医疗领域科研经费投入,解决医疗领域疑难问题的研究非常必要。”曾凡伟表示,当前国家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辐射人口超过1亿,这其中很多人又都是在地级市生活、工作。地市级三甲综合医院是我国医疗系统的中坚力量,代表着一个地区范围内医疗技术的最高水平,向上承接和推广国家、省市的医疗政策,向下指导和帮扶县级医院和基层医院,是本地区医疗行业的领军者。

  在日常调研中,曾凡伟发现地市级三甲综合医院科研工作普遍薄弱,主要体现以下“四个不足”:一是地市级医院承担市本级和县域上转的病人,医疗工作繁重,从事科研的时间精力不足;二是省级医院和大学附属医院对科研要求较高,而地市级医院则要求相对较低,外部环境压力小,科研的动力不足;三是地市级医院科研平台建设较弱,难以吸引高层次科研人才,科研的力量不足;四是地市级医院竞争力弱,获批课题及科技奖项困难,外部的鼓励不足。

  针对四点不足,曾凡伟给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加大对医疗类科研经费的投入;二是在省级课题数量给予适当倾斜;三是在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予以支持;四是对医院的科研成果转化予以指导和帮助。希望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加大对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科技创新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