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2月1日讯(川网集团省两会报道组记者 余开洋 摄影报道)1月30日上午,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成都开幕。代省长黄强代表四川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有关“科技创新”“高新技术”等关键词。
作为省委重点培育的全省7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主体区域的达州能为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来什么?目前又有哪些优势?还需要得到哪些支持?
“2020年,达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18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720亿元,增长4.8%;从工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看,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30.9%,智能装备产业增长23.6%,新材料产业增长10.6%,医药健康产业增长7.4%。”四川省人大代表熊隆东介绍,达州现有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大竹、宣汉等5个省级经开区。达州高新区成立于2001年2月,前身为四川达州经济开发区,2003年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年被列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核准面积14.27平方公里,2019年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经过多年的建设,园区综合实力、规划布局、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被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国家节能标准化示范园区、四川省‘51025’园区发展计划千亿培育园区、四川省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示范区、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已成为达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具备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基础和条件。为此,特建议支持达州市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专题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关事宜,提出了“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推动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化发展”。
同时,为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拓展区际互动合作,支持川陕革命老区和川渝跨省(直辖市)毗邻地区建立健全协同开放发展机制,加快推进重点区域一体化进程。
熊隆东表示,达州是川渝陕结合部和万达开区域人口、经济大市和交通枢纽,但也是该区域唯一缺少国家级开发区布局的重要节点城市,这成为达州转型升级发展和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瓶颈。创建国家高新区,将有利于更好地汇聚高水平创新创业资源,加速科技、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与周边区域特别是重庆市万州区更好地互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企业、新产业、新业态,走出一条西部后发地区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同时,基于达州的发展定位和现有基础,达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到2025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左右,积极争取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到2035年,全面建成“双300”Ⅰ型大城市,全面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
达州境内天然气、锂钾等战略资源优势突出,具备培育形成“万亿级”产业的资源基础。创建国家高新区,将有利于培育产业新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加速孕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将资源基础转化为核心经济增长点,成为打造“达州强支”、推动达州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重要支撑。
“达州作为传统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在煤、天然气、钢铁、水泥等产业上保持着全省的优势地位,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入,达州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熊隆东提到,达州高新区作为全市经济基础最好、科技资源最集中、新兴产业发展最快的区域,承担着引领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等多重使命。同时,达州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已建成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达州分中心、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西南达州分院和全省首个玄武岩纤维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服务平台100余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快速增长。创建国家高新区,将更有利于把绿色、创新驱动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重塑全市产业结构和发展版图,有力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此他建议:“省政府及省科技厅等省级部门进一步支持达州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大指导推动力度,在特色新兴产业培育、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并加强向国家及相关部委汇报协调,帮助达州早日创建为国家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