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2月1日讯(川网集团省两会报道组记者 周鸿)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机遇,大小凉山又该如何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四川省人大代表、乐山市政府副市长周伦斌建议,构建大小凉山旅游圈,助力彝区全面振兴。

  以山地旅游为切入点

  全力构建大小凉山旅游圈

  大小凉山位于川西南,涉及乐山市、宜宾市、凉山州三个市州,人们习惯把美姑、昭觉、布拖、金阳、普格、甘洛、越西及安宁河流域地区称为大凉山,把雷波、马边、金口河、沐川、屏山、高县等地称为小凉山。

  “大小凉山是彝族聚居区、生态功能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民族文化绚丽多彩,但旅游开发一直处于‘温冷’状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短板弱项。”周伦斌介绍,主要体现在缺乏统筹规划;文旅招商项目较多停留在战略合作层面;连接各景区景点的“毛细血管”未畅通等旅游要素配置滞后等严重阻碍了彝区旅游的发展。

  随着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大小凉山已实现脱贫摘帽,其内生动力得到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得到显著发展。周伦斌说,大小凉山县区间、乡镇间、景区之间的交通网络已然形成,通过该区域的如仁沐新高速马边支线、乐西高速、峨汉高速、成昆复线等即将建成开通。随着交通大动脉的改观,大小凉山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旅游发展即将驶入快车道。

  那么,如何把彝区民族特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和经济优势?周伦斌建议,由省文旅厅牵头,省农业农村厅、省交通运输厅配合,以山地旅游为切入点,全力构建大小凉山旅游圈,使之成为“十四五”期间全省旅游新增长极,这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彝区全面振兴也具有重要意义。

  以融合发展为抓手

  坚持整体联动推进旅游业

  “大小凉山与重庆武隆曾同为偏远贫困山区,但不到30年时间,武隆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局部到全域的‘蝶变’。”周伦斌说,大小凉山应借鉴学习“武隆经验”,牢固树立“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发展意识,打好“文化牌”“特色牌”“绿色牌”“生态牌”,坚持走以产业融合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崛起的融合发展之路,树立大小凉山特色鲜明的文旅品牌。

  编制出台大小凉山旅游发展规划,实行全省“一盘棋”。大小凉山旅游开发,要结合自身特色和周边业态分析,注重与大、小凉山之间,以及大小凉山及乌蒙山连片旅游进行有效对接、优势互补;要明确大小凉山范围内县区间的错位布局、差异化发展;要设计不同主题、不同业态,针对不同群体的文化旅游产品;要推出大环、中环、小环的文化旅游线路。制定更加优惠的旅游人才培育和回流政策,吸引旅游从业者返乡创业。在彝区“9+3”职业教育中增设旅游专业和人数,培育青年旅游从业者。

  严格“一把手”考核监督,落实招商引资任务不能只以签订意向(框架)投资协议了事,而要以打进履约保证金为准,用真金白银说话。积极推进文旅招商“1+N”模式,在招商中避免将旅游资源整体打包只交付某一公司,导致长期占有资源不开发,既招大引强、又百凤朝鸣,有效解决资金困境,加快推动更多有特色、有亮点、高质量的文旅项目落地。

  同时,围绕“快捷、顺畅、舒适”标准,建设大小凉山旅游大环线,以五犍沐为内环起点段,经沐川武圣乡30余公里的自然林区山道直达马边县城,再打通马边至峨边、金口河道路,通过乐西高速和峨汉高速形成闭合,外围连接西昌和汉源。彻底打通大小凉山和乌蒙山连片交通,重塑沐源川道和南丝绸之路风光。在景区实施公路“白改黑”,增设观景台、自驾车营地、房车营地和服务区等设施。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加快山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招引大型餐饮住宿龙头企业,支持本地餐饮住宿企业提档升级,大力推进“星级酒店群”建设,大力发展家庭公寓、快捷酒店等经济型住宿,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打好大小凉山“绿色牌”“生态牌”“特色牌”,依托具有国家地理标志或注册商标品牌的道地药材、高山果蔬、跑山牲畜等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彝乡避暑游、农趣采摘游、彝寨风情游、户外探险游等文化、体育、康养产业,坚持走以产业融合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崛起的融合发展之路。

  此外,在旅游营销上要打破惯性思维,充分运用现代新兴传播手段面向全球开展多维度、立体式营销策划,并设计形式丰富的呈现载体,凸显人文内涵、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比如“理塘丁真”和“新疆女县长”就是很好的启示案例。加强培育“网红”旅游代言人,策划更有针对性的体现彝族文化特色的各类大赛以及以大小凉山为背景的影视文艺作品创作。通过举办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山地音乐节、冰雪童话季等节事、赛事,通过承接高级专家疗养、研修,承办各类高峰论坛,邀请专家、名人考察,讲好大小凉山故事,增强大小凉山文化旅游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