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首席记者郑超孙科

  1月30日,郑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郑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侯红作政府工作报告。

  其中,河南商报持续追踪报道的“断头路”问题,被写进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时间——两年全部打通,今年先期打通65条。这一民生痛点问题,得到了政府的正面回应。

  除此之外,2020年郑州有哪些“大事记”,2021年又有哪些“小目标”?河南商报带你速览其中要点。

  2020年,郑州的工作“成绩单”

  郑州GDP超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极不平凡的一年。

  初步核算,郑州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7%,形成了经济迅速恢复、稳中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

  5年来,郑州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总量跃上万亿元台阶,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阔步前行。进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行列,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200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9.2亿元,进入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20强,形成超百亿级企业13家。

  2020年,郑州新旧动能转换提速,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建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13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7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2件。城市大脑一、二期建成投用,郑州成为全国场景应用最多的数字化运营城市。

  一年来,郑州疫情防控“双战双胜”,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统筹推进复工复产,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发展30条、稳就业28条,累计帮扶企业37.6万家,拨付稳岗补贴等财政资金21亿元,减免缓税费514亿元,带动3月份以来经济指标企稳向好。

  2021年,郑州将做好这些工作

  GDP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

  2021年,郑州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今年,郑州将抓好以“枢纽+开放”体系为依托的贸易流通业,带动现代物流、商务会展、转口贸易等服务功能提升,力争A级物流企业达到106家,高标准推进郑州新国际会展中心建设。

  同时,郑州将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持续壮大商贸业,研究出台推动商贸业转型提质总体规划,加快建设高铁东站商圈,改造升级二七商圈,提升郑东新区CBD商圈商务服务功能,打造一批特色型国家级步行街建设试点标杆。

  文旅

  培育10个左右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节会品牌

  今年,郑州将做强文旅产业,研究出台推动文旅融合政策措施,围绕沿黄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文化板块“两带一心”城市文化总体格局,加大顶层规划、策划、推介力度,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力争培育10个左右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节会品牌,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景区、度假区;积极培育时尚产业,找准有独特文化内涵和产业基础的街区,通过创新、创意、创造、整合,形成一批代表国家中心城市的时尚特色街区或时尚品牌,引领时尚消费。

  办好“黄河文化月”提升黄河文化全球吸引力

  今年,郑州将加快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建设。

  围绕讲好郑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故事,加快建设黄河文化带,高水平规划建设黄河流域国际旅游门户。筹备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活动为串联,积极办好“黄河文化月”,不断提升黄河文化全球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郑州将加快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黄河流域“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加快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沿黄文化廊道,统筹推进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黄河天下文化综合体等建设。

  科创

  加快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运营

  今年,郑州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中心等平台建设,申请建设“星火·链网”国家新型基础设施超级节点,推进“上云接链”企业达到4万家。加快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运营、5G+示范工程实施,争创国家大数据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力争数字郑州产业生态联盟高校院所达20家。

  交通

  将建成高铁南站、郑济高铁河南段

  今年,郑州将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门户。围绕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枢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加快机场三期建设,建成高铁南站、郑济高铁河南段,推动小李庄火车站等交通节点工程开工建设,统筹薛店、占杨物流基地建设,高标准建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同时,郑州还将打造国际物流贸易中心。空中丝绸之路强基扩面,继续推进卢货航亚太地区分拨中心建设,支持郑州机场客货运发展;陆上丝绸之路扩量提质,力争中欧班列(郑州)开行1500班以上;网上丝绸之路创新突破,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10%以上,办好第五届全球跨境电商大会;海上丝绸之路无缝衔接,联运集装箱增长10%以上。

  城郊铁路二期、6号线一期首段开通

  大力建设轨道上的都市,郑许市域铁路实现轨通,城郊铁路二期、6号线一期首段开通,加快3号线二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10号线一期、12号线一期等工程建设,做好K1、K2市域快线前期工作;深化城市大脑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城市大脑三期建设,完善“一脑赋城、一网治城、一码通城、一端惠城”体系,整合打通各部门现有信息化系统,激发城市大脑治理效能。

  高标准推进“一环十横十纵”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工程,完成建设路等二期、中原路等三期建设任务。

  断头路

  今年先期打通65条“断头路”

  在郑州,有很多条“断头路”,如同城市路网的“梗阻”影响着市民的出行,令市民不堪其扰。2019年,郑州市城乡建设局曾表态,要在2020年底基本消除郑州主城区断头路,但从实际实施情况来看,这一目标难以实现。

  为此,从2020年12月15日开始,河南商报先后推出4篇“断头路”报道,关注了郑州10多条“断头路”,这些路中既有主干道,还有背街小巷,河南商报记者不仅实地探访到道路基本情况、对周边居民出行影响,还一一对主管部门进行了采访。在河南商报的不懈推进下,该组报道获得了郑州市城乡建设局的回应,其称:正在紧急制定解决措施和方案。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河南商报持续关注的“断头路”问题,此次也被写入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到,2021年郑州将大力实施“断头路”打通工程。围绕“两年全部打通断头路”目标,优先打通群众反映强烈、对交通影响突出的支小路、次干道,统筹做好跨行政区道路的连通,今年先期打通65条,以“微循环”畅通“大循环”,以“小工程”解决“大问题”,让郑州市民出行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