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2月1日讯(川网集团省两会报道组记者 李丹 摄影报道)1月31日晚,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举行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新闻媒体联合采访活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当下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作出《加快川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提出“建立巴蜀文旅融合发展廊道”要求。
“民进四川省委会与民进重庆市委会组织专家,通过调研后提出,建设‘川渝石窟国家文化公园’。”针对四川新闻网记者的提问,民进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赵川荣介绍,两地提出要加强川渝石窟保护利用,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巴蜀文旅融合发展廊道,助推川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赵川荣强调,川渝石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很强的资源价值与条件优势,“川渝地区现有佛教石窟寺石刻8032处,占全国总数的32.89%,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乐山大佛与大足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处(75个石窟及石刻分布点),占全国总量14.6%、占南方地区总量的30%,居全国第一,为建设‘川渝石窟国家文化公园’提供了资源保障。”
为此,民进四川省委会提出要加快川渝石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体来看,一是建议深入挖掘石窟寺蕴含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与敦煌、云岗、龙门相媲美的川渝石窟保护的展示平台,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凝聚人心、提升人气的作用。
同时,将积极争取将“川渝石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纳入国省两级“十四五”规划,实施系统性保护利用工程。构建纵向跨越1000年,横向覆盖36个区县的“川渝石窟国家文化公园”。建立以省级文物考古部门为中心、相关地市为分中心的工作机构,以科技保护为引领,建立《南方湿热环境下石窟寺保护技术规范》,逐步解决长期困扰川渝地区石窟寺病害等多种问题。
“在‘川渝石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探索完善文旅融合新路子。”赵川荣表示,围绕两地共有的历史文化元素,可探索开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动,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川渝石窟文旅融合发展走廊。改善当地的交通、住宿、餐饮、人居环境,提升旅游品质。将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发展优势,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