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31日讯(川网集团省两会报道组记者 李丹 摄影报道)1月31日晚,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举行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新闻媒体联合采访活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21年工作安排时指出,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强化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打造大科学装置等创新基础设施集群,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支持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等优势领域,组建天府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

  “2020年,我们和致公党重庆市委围绕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联合举办了‘助力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川渝致公研讨会,收录30篇征文编印了《征文集》,形成了117条工作建议。”致公党专职副主委肖剑书围绕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出了四点主要建议。

  一是加强科技合作推进成渝创新能力建设。要深化两地科技创新合作。细化明确建立成渝科技政策协同、科技资源共享、科技人才和科研资金等创新要素双向流动机制,整合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协同推进重庆科学城、成都科学城、绵阳科技城、两江协同创新区、成渝科创走廊等创新载体建设,促进基础层科学技术原始创新和应用层实用技术集成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升创新主体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创新资源。要引导两地创新主体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鼓励成渝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打造面向核能、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转移中心和科技创新平台,输出成熟适用技术,引进优质创新资源。

  “二是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肖剑书建议,完善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以及规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等方式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同时鼓励创业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等采用市场化手段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活力。推进知识产权和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构建知识产权联合保护机制。通过市场化交易进一步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及推动两地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积极推进跨区域的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开展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应急联动和协同处置,加强证据移送、委托调查、配合执行等方面的合作。积极争取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的税收制度改革试点,如向国家申请在成渝地区试点及时进行留抵税款退税,允许高科技企业新购进机器设备一次性进入成本并取消500万最高限额,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比例等。

  肖剑书表示,再有就是培育多元科研创新主体。聚焦基础前沿领域和成渝地区重点产业领域,联合争取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野外站,争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级研究院所在成渝地区落户或建立分支机构。依托成渝两地科教资源的比较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国际科技组织、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来成渝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研发中心等。支持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等多方主体联合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构建世界级成果和优质科研资源承载地。

  “第四个建议,就是促进区域内科技人才的流动和集聚。”肖剑书建议,建立科技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探索通过户口不迁、关系不转、身份互认、能出能进等方式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成渝共建西部科学城促进区域内人才流动和集聚,建议建立与西部科学城相适应的人才政策协同机制、人才共享制度、平台共享制度、人才推介平台。推动成渝两地高校在共同打造大学科技园区、共享课程资源、联合培养学生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共同争取在成渝地区设立“国家级高等教育改革示范区”。推动成渝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申报并承担“国家科技创新2030”等重大科学攻关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