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觉县碗厂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

  甘洛县新市坝镇柳姑村地区一村一辅导员——阿衣取金

  喜德县瓦尔学校中学高级教师——阿来格史

  他们,是凉山州代表团的三“阿”代表

  虽然来自凉山州不同的地区

  有着不同的身份

  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使命

  把大山深处的新变化,讲诉给更多人听!

  曾经一步跨千年,而今跑步奔小康

  看凉山新生活,听凉山新思想,踏上凉山新征程!

  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凉山州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越西县、美姑县7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四川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打赢脱贫攻坚战说到底,靠的正是广大干部群众实干、巧干、齐心干。三“阿”代表是了不起的凉山人中的一份子。摆脱贫困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他们正在努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致富发展,用奋斗绘就更美好的明天。

  “两会”期间,四川新闻网推出【三“阿”说新】三集故事,特别采访来自大凉山的三“阿”代表,通过他们的视角,讲述家乡发展故事,展现奔康路上的凉山新生活、新思想、新征程。

  阿来格史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31日讯(川网集团省两会报道组记者 陈淋 戴璐岭 摄影报道)从草房到木板房,到瓦房,再到集中供水供电的楼房,四川省人大代表、喜德县瓦尔学校中学高级教师阿来格史说,发小居住条件之变,是凉山脱贫攻坚成果的缩影。他说,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大家更有底气踏上新征程。

  “从90年代初走上讲台,我从教已近30年。作为一名教育人,我深知要为脱贫以后的发展提供支撑,最根本还是要发展教育。”阿来格史欣喜地看到,从凉山考出去上大学的孩子们,回乡发展的越来越多。他说,踏上新征程的凉山,他们是支撑发展的后备力量。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我的家乡凉山越来越好,凉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阿来格史说。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他们更有底气踏上新征程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凉山不少村子曾经的真实写照,成片破旧的土坯房随处可见。如今,在易地搬迁这一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实施之下,大批贫困群众喜搬新居,开启了新生活。

  “我们彝族老乡的居住环境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在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时,阿来格史分享了他的发小一家三代居住条件改变的故事。这是凉山脱贫攻坚成果的缩影。“他们一家都曾住在高山上。他出生在爷爷辈修的草房里。后来家庭条件变好了,他们一家住进了其父亲修建的木板房。到他结婚时,家里的木板房变成了瓦房。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阿来格史说,但更了不起的是现在,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下,2019年,发小全家搬进了新楼房。住上了城里人的房子,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公路修到家门口,水电集中供应,卫生条件也很明显提升。“幸福生活从住上好房子开始。”

  “有了房子,还要有收入。现在,我们老乡们的收入方式也多元化了。”阿来格史说,以前的农民,只是向土地要钱。种洋芋、种荞子、养鸡养猪,得到一点收入,但很单一。“可现在不一样了,老百姓挣钱方式多了。通过劳务输出,在外务工一个月挣五六千元不是难事。哪怕留在家里,也有产业支撑,可在家门口就业。挣钱的方式多了,收入就多了。”

  阿来格史说,大家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才更有底气踏上发展新征程。

  为脱贫后的发展提供支撑,最根本还是要发展教育

  “为脱贫以后的发展提供支撑,最根本还是要发展教育。”阿来格史任职的瓦尔学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学校,涵盖了小学到高中所有年级。“我们学校的高中部,每年有150多名孩子考上大学,其中不乏中央民族大学等重点高校。这些孩子都是山里来的贫困娃,他们考上大学,用知识改变的不止是自己的命运,还有家庭的命运。”阿来格史说,孩子们出去上大学,直接改变了家庭的教育观念,从“读书无用论”到“读书很有用”,教育在凉山越来越被重视,教育被提到很高的高度。“他们不仅是主动送娃娃上学,更是千方百计让孩子上好学、读好书,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阿来格史说,到了我们喜德县城,你会发现,每逢周末节假日,街上最多的就是学生。

  这些孩子们走出大凉山求学,又走回大凉山发展。“考出去的绝大部分孩子都回来工作了。在我们学校,曾经的学生变成了现在的同事。”阿来格史说,在其他岗位上,比如公务员、医生、农业技术人员等,不少都是本土人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凉山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建设。脱贫摘帽的凉山,踏上新征程的凉山,还需要更多人才为发展助力。阿来格史的新展望,还是教育。“通过人的发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最根本的还是要发展教育。”他建议,政府要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学校布局,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留住优秀教师。教育要从学前教育抓起,不能急功近利,需久久为功。

  (视频包装:乔永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