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孟向东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娟通讯员丰兴汉)1月25日,唐河县产业集聚区,河南南商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开足马力生产自动化养猪设备。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疫情防控等多重挑战,我们仍然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比2019年翻了一番,带动就业1500人。”公司负责人曹沛说,“靠什么?靠科技创新!我们推出的小智倌妊娠、保育、育肥系列,畜禽大数据物联网,种猪测定系统等智能化产品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南商农科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专业从事自动化养殖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及售后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农学院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申请专利57项。

  瞄准“国”字号,抖出“科技范儿”。在唐河县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企业瞄准“国”字号拔节生长,集中呈现“梯次递增”态势,先后涌现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

  纵观唐河国家级高新企业成长轨迹,“倍增效应”十分抢眼。在2020年之前,南商农科、格瑞光电、中盛汽配、亿翔汽车、亚澳农机等10个招商引资项目成长为国家级;2020年,又有4家企业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南商农科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近年来南阳市科技创新在该领域的最高荣誉。与此同时,中通防爆、海宏科技、华润新能源、三乐元食品等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花落唐河,创新突破、扎堆集聚已成当地常态。

  “我们通过调结构、促转型,把项目群体、投资规模等相对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绝对优势。”唐河县委书记周天龙说,“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高成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路径,我们打造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发展稳、后劲足’的国字号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推动进入资本市场,从而全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孵化裂变”,“创业暖巢”必不可少。唐河累计投资逾百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配套产业集聚区,做实土地和税收优惠、融资、一网通办等“金牌服务”,着力培育壮大智能装备制造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同步打造电子、纺织、清洁能源、新型建材“四大产业集群”。尤其是从2014年起,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以上支持科技创新工作,对成功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予以重奖,去年以来争取上级科技资金2000多万元,颁发科技创新奖励资金437.8万元;组织30多家企业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47亿元。目前,唐河县产业集聚区已入驻固定资产超千万项目200余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余家。

  创新“搭台”,产出“有戏”。2020年,该县完成生产总值373亿元,同比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5亿元,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亿元,增长8%;总财力达115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净增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