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30日讯(川网集团省两会报道组记者 陈淋)“重视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用一整段内容来部署四川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融合发展,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推动中医药产品和技术创新。”“加强中医特色人才培养,推广中医药文化。加强县市区中医院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好享有优质中医药服务。”在听取报告时,省人大代表、兴文县中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项平特别标注了她关心的报告内容。
蜀地无闲草,苗乡多灵药。苗医药是我国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项平的家乡兴文县,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当地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中(苗)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宜种面广,中(苗)药资源极其丰富。随着旅游业加速发展,苗医苗药及健康产业已成为兴文特色优势产业。
“如果要让我推荐家乡好物,我会选择咱们兴文县的苗医药。”说起苗医药,项平滔滔不绝。“苗家防感包、苗一通灵散、健康壹号等苗医中成药,都是由我们兴文县苗医药研究所和兴文县中医院研制的。”项平介绍,目前,我们的苗医苗药研究和转化已经见效。中(苗)医药医养产业也成为我们县经济增长、产业转型的着力点。
据悉,兴文县大力推进苗医药事业发展,弘扬苗医药文化,提高苗医药服务能力,做大苗医药产业,推进苗医药科研、专利申报、适宜技术推广、苗药制剂、苗医药诊治等工作,传承中(苗)医药精华,正在倾力打造“中国苗医苗药之乡”。
医疗一直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2020年工作时提到:推进疾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为8000多万城乡居民提供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些都是满满的“获得感”。
乡镇卫生院,是老百姓看病的“最后一公里”。“过去五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在基层医疗发展上都进行了大规模投入。”在一线从医20余年,项平真切感受到“十三五”以来基层医疗之变。“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得到明显提升,基层诊疗制度落实到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在城乡达到了一定覆盖率。”项平说到,我们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化,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的卫生服务。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跟上了,老百姓就近就医条件更好。“以我们县为例,作为少数民族待遇县,我们基本上每个乡镇卫生院都建立了苗医馆。乡镇卫生院为每一户居民都建立了健康档案。我们会定期或不定期去村里开展诊疗服务。”
但项平同时提到,尽管基层医疗发展有了很大进步,但要达到老百姓的满意度,还有一些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虽然明显提升,但基层医疗人才仍需跟上。”项平建议,一方面需要加大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业务及职业道德培训,另一方面也可通过一定奖励机制留住医疗人才,稳定基层医务人员队伍。“我们在基层工作就常常发现,很多医护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积累一定经验后,受待遇、生活、交通条件等各种因素影响,很容易流失到更好的地方去。哪怕是乡镇卫生院自己订单式培养的医护人才,服务期限满了之后,也很容易流失。这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的一大问题。”项平说,在基层单位,培养一个成熟型的医生需要8-10年,如果留不住,真的很可惜。也无法满足当地老百姓就医需求。“所以就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建立体制机制,让人才留得住,稳得起。”
“另外,我还有一个建议是在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设备投入时,需要量体裁衣。”这个建议源自项平的下乡检查,“我们有时在乡镇卫生院为老乡们看病,需要做一些辅助检查时,却没有设备来支撑。”她建议,在进行设备投入时,可根据乡镇卫生院实际需要来安排。
“人才留住了,设备跟上了,老百姓满意度也会提高。”项平说。
(图片由受访代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