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海报:四川省政协委员黄先明走进川网会客厅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30日讯(川网集团省两会报道组记者 李丹 摄影报道)1月29日上午9时,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成都金牛宾馆举行开幕大会。至此,四川正式开启省“两会”时间。

  据大会提案组数据,截至29日12时,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已收到提案818件,这其中有不少市民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四川省政协委员、致公党成都市委常委黄先明带来的《关于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全面提升我省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建议》,就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共鸣。

  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顺应了超90%老年人的意愿

  但目前面临许多矛盾和发展瓶颈

  “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顺应了90%以上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的意愿,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激发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新消费、培养新动能也具有重要意义。”黄先明向四川新闻网记者介绍,2018年,我省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1762.5万人,占人口总量的21.13%。

  黄先明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省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发展瓶颈,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主要有几个方面的体现,一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总体供应不足,包括硬件设施、资金投入、服务人数等方面都存在短缺;二是服务供给内容与老人需求不匹配,针对性、个性化的需求服务还有待提升;三是居家社区养老专业化服务人才队伍匮乏;四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老年人参与度不高。”

  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议:

  产业+社会化+“菜单式”服务+专业化人才+共融共建

  为此,黄先明针对性提出建议。“首先,四川要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产业。”他解释到,包括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放开市场准入,加大政策扶持,积极探索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道路;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合理确定收费标准,保障养老服务盈亏基本平衡;进一步落实金融、土地、规划、税费、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大型化、连锁化、品牌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企业。

  同时,要加快发展社会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探索通过政府采购、购买服务等形式培育、扶持发展非营利性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专业化社会组织,积极推动专业化社会组织下沉社区积极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养老志愿者服务,引导和鼓励社区低龄老人、青少年、在职人员等从事为老服务的义工活动,鼓励辖区内企业员工加入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五。探索实行“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制度,志愿者服务时间可用于本人或其父母异地接受养老服务。

  “再者,丰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内容也非常重要。”黄先明表示,在充分了解现实需求基础上进行服务设置、在现有服务基础上开设个性化项目,探索按照年龄、文化层次等提供“菜单式”服务。一是在协助家庭解决老年人衣食住行问题基础上关注精神健康,采取定期开展多样化社交活动、吸纳进入志愿者队五、推动再就业等方式为老年人实现自身价值搭建平台。与专业心理咨询等社会机构对接,发展专业化精神慰藉服务,有效缓解老年人孤独感、抑郁感和焦虑感。二是增强照护功能,以社区家庭医生上门看病服务为切入口,大力发展居家生活照料和专业医疗护理服务,为失能、失智、高龄重病老人等群体提供专业居家护理服务。

  目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主要通过社区工作人员、专职护理人员和志愿者三个群体。黄先明认为,这远远不够,“还需要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依托职业技术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等大力培养养老服务专业技能人才,建立服务人员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二是在院校设立养老护理、老年服务管理、护理康复等专业,培养专业化高端服务人才。三是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由民政部门统一派驻、统一监督管理等方式,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借助社工专业有效介入模式,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此外,打造共融共建居家社区养老生态圈,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黄先明说,探索有效方式推动建设老年人安享天年的温暖家园。一是发挥街道、居委会在组织、管理、服务协调和监督中的角色作用,推动其协调老年人与周边组织等建立连接,组织利用各种资源,引领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有序开展。二是依托社区物业管理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建设符合老年人活动需求的社区基础设施,提供场所保障。三是将健康低龄老年人、社区闲散居民发展成志愿者,加强社区居民互动,推动形成互帮互助生态圈,营造社区和谐温暖的大家庭氛围。四是配备专业社工力量,探索以兴趣小组活动等方式,建立社区老年人“社交圈”,帮助解决老年人精神孤独等多层次养老问题。

  (海报制作:乔永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