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郁芬

  中国江苏网讯 “通过分析成年人心理问题案例可以发现,很多诱因可以追溯到其童年时期的特殊经历和生活环境。”省政协委员、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尹立红呼吁,心理健康应从幼儿阶段抓起。

  尹立红表示,国内一些调查发现,很多学龄前孩子有心理困惑,存在心理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占比达20%左右。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与一些小学的合作中发现,由于幼儿园、学校缺少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父母也缺乏相关意识,一些孩子的心理方面问题未得到识别和及时干预,有可能成为导致其成人之后心理疾病的潜在因素。

  “有心理困惑并不是说患上心理疾病。一些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改变时,因为不会用语言表达,往往表现为情绪改变,而家长和老师会认为孩子变得不听话、不懂事,从而错过了干预时机。”尹立红说,研究表明对心理问题进行早期干预效果较好。

  首先是对家长进行培训。“学龄前孩子接触的主要是家庭成员,要让父母学会观察,对早期心理健康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尹立红说,现在许多家庭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但缺少心理健康方面的关心,“尤其要引起重视的是,母亲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因此母亲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家庭温暖和睦,孩子就更有安全感,心理也更健康。”

  其次应加强幼儿园师资培训。尹立红建议,增强老师识别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在目前幼儿园师资这方面配备较弱的情况下,应考虑构建区域性心理健康干预支撑网络,集结区域内专家力量,方便幼儿园老师进行专业求助。

  “我们现在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更多的是看学习成绩、看身体发育;表面上家长围着孩子转,实际上却是孩子围着家长转、甚至一味按照家长的期待来,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尹立红说,孩子心理健康,未来发展才更具潜质,随着孩子学业压力增加,也更需要以健康心态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