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我们在疫情暴发初期果断踩下“急刹车”、按下“暂停键”,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感染率,实现了“零病亡”,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要求。

  26日,省人大代表、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彭宇竹,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赵俊走进2021年江苏省两会新华报业“两会云访谈”演播室,共话“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筑牢人民健康安全线”。

  □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

  王建旸

  主持人:回顾极不平凡的2020年,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我们有哪些战“疫”经验?

  彭宇竹:过去一年,江苏抗疫成效显著,同时也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地区公共卫生内涵实力、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是防控科学精准。南京第一时间启动联防联控机制,搭建防控体系,省内率先公布定点收治医院和发热门诊,率先实施密切接触者等对象扩大检测筛查和集中医学观察,严格流调追踪,确保不漏一人,全面做到“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其次是患者救治有序。南京整合优质医疗资源,率先实施“发现-诊断-治疗-出院健康管理”闭环管理模式,13天高效建成市公卫医疗中心应急扩容一期工程,做好扩容收治的充分准备。共有7支医疗队、5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黄石,为全省乃至全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南京贡献。

  赵俊:作为江苏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组长单位,我们迅速搭建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对接全省33家发热门诊和定点收治医院以及武汉、黄石当地医院,总结抗疫经验,出版《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手册》《新冠肺炎(COVID-19)临床与康复手册》等,科学精准指导定点医院疫情防控与医疗诊治工作。

  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及抗疫方面,我们积极建立重大疫情防控和救治体系,坚持平战结合,加强重症监护病区(ICU)、检验检测设施、科研用房、负压手术室建设,配置医学救援快速反应装备、应急救治物资,提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

  主持人:两位能否立足自身岗位谈谈相关工作计划,介绍一下当前我省疫情防控的要点、重点?

  彭宇竹:我们要加强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提醒,压实属地、行业部门、单位、个人和家庭四方责任,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街道、村(社区)要加强网格化管理,做好假期返乡人员、外来人员、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信息登记、摸排和日常健康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核实和报告异常情况;商场、超市、电影院等空间封闭、人员密集场所要严格落实测温、验码等措施,加强场所通风,拒绝未佩戴口罩人员进入;市民群众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减少人员聚集,勤洗手、多通风,出现发热或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及时就诊。

  赵俊: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各部门、各科室完善巡查整改机制,每个业务科室设专人督促检查院感防控,并且强化发热门诊、门急诊及重点科室的医疗力量,提高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效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杜绝出现停诊、拒诊或延误急诊急救患者治疗的情况。

  主持人:在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提高医疗水平方面,我省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新成果?

  赵俊:在增加防疫设施方面,我们构建了分级分层分流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加强重大疾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人员培训,全面提升疫情防控能力。

  在提高医疗水平方面,省卫健委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医学中心,具体聚焦重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疑难病症,不断提升解决疑难病症能力。与此同时,完善危急重症救治中心组织体系,加强胸痛、卒中、创伤、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五大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建设,力求提高危急重症救治水平。今后还将加强监管,促进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着力保障医疗安全,全面提高全省临床服务水平。

  主持人:加快推进健康江苏建设,进一步破题“看病难”,在推进分级诊疗、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方面有哪些新举措、新进展?

  彭宇竹:以南京为例,将创新打造城市区域“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医护药技健教研”联体中心化平台,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

  我们将选取10家诊疗服务量靠前、群众就医需求大的互联网医院试点开设“在线方便门诊”,为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患者提供在线问诊服务;为临床诊断明确、病情控制平稳、用药方案稳定的患者开具在线处方,采取预约线下取药或快递配送药品方式。

  赵俊:目前我们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已达146家,向技术支持医院派出专家309人次,支援确认防控措施达标的7家县区级医院共18个科室,接收15家合作单位的150名医务人员来院培训学习。

  一方面,我们通过医联体合作,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帮助合作单位解决当地病人诊疗问题,同时将当地不能解决的疑难危重病例迅速转至我院,病情稳定后转至当地医院继续治疗。

  另一方面,省人医积极协助具备能力的临床科室组建跨区域专科联盟,以专科协作为纽带,探索一小时医疗服务圈院际合作,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为全省患者提供24小时全天候抢救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