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海陆联动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张丽霞(代表民革江苏省委员会)

  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要注重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打造成为绿色产业集聚带、滨海特色城镇带和美丽生态风光带。建议:一是依托国际大通道,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上海航运中心北翼港口群建设,提升江苏沿海港口在长三角世界港口群中的竞争力;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区域公铁路网建设,提升海铁联运、空海联运、海江河联运效率;提升物流企业发展层次,在竞争与合作中谋创新。二是推进产业绿色转型,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带。现有传统产业要注重绿色发展。逐步优化工业结构布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推动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建设化工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站。三是优化新型城镇化布局,建设美丽沿海。统筹规划建设,科学设计南通、连云港、盐城三大沿海中心城市的风貌和文化符号,形成各具特色的滨海城镇带;全面推进美丽田园乡村建设,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沿海生态走廊,逐步修复滨海湿地、强化现有自然保护地管理、构建城镇生态保护屏障、全面统筹陆海自然资源,为远景战略发展做好充足预留。

  瞄准新使命新要求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吴胜兴(代表民盟江苏省委员会)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系千家万户和国家、民族未来。江苏要紧密结合省情实际,聚焦存在问题,以教育事业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助推江苏发展在全国争创一流、勇当标杆。建议:一是坚守立德树人,推进依法治校。学校要坚守立德树人教育初心,破除唯“升学率”“升本率”等教育GDP崇拜症;党委、政府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加强监管学校正确办学方向,放手让学校自主办学、特色发展;大力营造依法治校环境,为学校缓解承担过多社会功能的压力。二是精简教学内容,强化生活教育。学校要大胆精简教学内容、压缩作业量,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让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孩子做人处事、生活技能。三是鼓励个性多样,保障充分就业。把准现代教育趋势,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一方面畅通多样化教育路径,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多机会。四是财政优先保障,校长安心办学。从提升生均经费标准做起,逐年提高各级教育生均经费,让校长安心办学治校。

  加强协同发展 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杨 平(代表民建江苏省委员会)

  为更好推进我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助力“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议:一是做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规划,提高软硬件协同程度。由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牵头,工信、公安、住建等部门共同设立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或领导小组,对各单独项目的蓝图设计、立项、运营等统筹规划并设定标准,打通项目管理和运营体制上的壁垒。二是推进智慧城市群建设,提高各城市分工协同程度。由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或领导小组牵头,根据省内各城市特色优势,做好集中式大脑与分布式神经元的协同分工。在省级核心节点建立集中的大数据中心,存储结构化或处理后的数据,并承载上层的调度及预警等功能。各城市建立分布式资源库和功能性大脑,存储本城市原始数据和计算分工范围内的其他城市数据,并承担异地容灾备份功能。三是结合数字孪生等理念和技术演进方向,不断提高功能协同程度。由大数据管理中心主导,加速业务数字化过程,以实际业务场景促使智慧城市体系健壮迭代。聚焦后续数据资源化利用,从数字孪生、数据挖掘的角度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硬核支撑”。

  高水平建设自贸区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李世收(代表民进江苏省委员会)

  为进一步提升江苏自贸区建设整体水平,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制度,探索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规。推进自贸试验区相关立法工作,为自贸区运行和管理提供公开公正、透明完善的法治保障;积极向上争取改革试点任务,提高制度创新的层次和质量;寻求鼓励外资企业进行利润再投资的政策突破。二是提高治理能力,强化对实体经济支持,不断改善企业感受度。创新解决企业难点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固化为改革创新成果;加大对企业政策宣传,邀请企业来访、座谈;为企业做好后勤保障,有效降低风险;加强新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引导更多新金融业态在片区集聚。三是对标国际标准,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自贸片区竞争力。借助大数据和智能化手段,实现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和升级;完善“互联网+监管”系统,提高“审管联动”效率;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金融服务,为人才创业提供便捷配套服务。四是加强区域联动,推动江苏自贸区三大片区一体化发展。将三大片区的改革创新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辐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强与长三角其他自贸区的交流,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

  加强高位谋划 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蒋 巍(代表农工党江苏省委员会)

  经过疫情大考,我省医疗卫生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但也发现了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建议:一是高位谋划我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将本次应对疫情的经验模式用法律加以固化;完善重大突发传染病预警级别、分级标准、判定方案,构建传染病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和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新发传染性疾病直报制度。二是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疾控中心功能职责和预警、紧急现场处置功能;强化疾控机构、医院、医学检验机构联合协作机制,共建公共卫生学院并提供社会化服务;完善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相关政策,储备专业应急人才。三是优化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加强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建设,储备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建立覆盖全省的传染病防护物资储备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调度制度机制。四是充分发挥科技对公共卫生的支撑作用。加快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疫情科研攻关指挥、行动、保障体系,设立生物安全重大科技计划、公共卫生与健康安全科技创新工程。五是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提升工业互联网能级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吴晓蓓(代表致公党江苏省委员会)

  为抓住新一轮“新基建”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建议:一是提高安全性,解决企业“不敢用”问题。加快关键领域攻关,提升共享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的质量及安全可靠性;尽快制定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交易产品名录,提升项目实施成功率;继续推动工业云(公用云)建设,构建全产业数字化流程;同步完善安全体系构建,搭建工业信息安全保障平台,保护好企业的经营利益。二是针对“不会用”,加快培育能够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和服务的第三方公司。成立工业互联网产学研用联盟,为企业量身定做设计方案和相关服务;繁荣产业生态体系,加快构建相互嵌套、集成创新的平台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市县两级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的管理和考核,为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三是针对“用不起”,加快培育供需双方。一方面,增加工业互联网的有效投入,着力加大对承担行业解决方案、研发投入和产品迭代角色的系统集成商的扶持补贴力度,降低供给端的成本。另一方面,注重培育需求端,适当给予补贴和支持,降低广大中小企业进行生产装备数字化改造以及相关技术应用的投资压力。

  推进科技创新 铸造更多国之重器

  陆延青(代表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

  江苏要以创新为硬核,铸造更多国之重器,让科技创新成为“苏大强”的生动诠释。建议:一是切实增强紧迫意识,加大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处于科技前沿、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更多列入国家“十四五”相关规划。二是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提高管理规格。成立高规格创建领导小组,实际运营主体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在全国范围内遴选“金字塔”塔尖人才主任,赋予其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动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三是科学谋划战略布点,加强集群谋划。选好增量,围绕江苏重点打造的1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尚未完全布局的真空地带,先期谋划前瞻技术研究,及时提出和培育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专项;激活存量,高质量推动“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注重多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若干国际前沿科学制高点。四是打造良好创新环境,做好多方保障。创新人才管理,提高人才评价科学性;更新引才模式,提高引才国际性;立体扩充经费来源,为科研人员提供稳定、可持续又有活力的科研环境。

  培育独角兽企业 引领新经济发展

  陆 强(代表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

  为进一步培育我省独角兽企业,建议:一是重视顶层设计规划。围绕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探索符合我省发展规律和战略布局的独角兽企业成长路径,构筑综合生态优势。制定独角兽企业省级发展规划,定期发布企业榜单,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二是制定梯度培育体系。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目标导向,强化部门协作,在全省范围内选定一批高成长性企业,构建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库。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给予精准配套支持政策。三是打造优质创新生态。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所有权、处置权、收益分配权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引进关键技术和管理人才。四是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推动企业形成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创新体系,真正承担起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壮大本土创投力量,鼓励资本中介参与面向独角兽企业的投资基金,设立商业化创业投资母基金。支持金融机构针对入库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创新产品。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推动形成区域一体化空间格局

  张亦军(代表省政协无党派人士界)

  江苏国土空间开发集聚要素资源能力强,但区域一体化水平仍需提升。建议:一是在国家战略中提升江苏地位。争取沿海发展战略纳入国家级规划,争取在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格局中提升江苏发展地位,争取更多与江苏人口、资源相匹配的要素倾斜。二是推进形成省内全域一体空间格局。着力形成以都市圈和城市群为主体,美丽宜居城市、美丽特色城镇、美丽田园乡村合理布局的省域空间形态,构建“两片两心三圈四带”的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格局。三是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统筹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增强我省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承载能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有序开展省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流转工作;改革自然资源价格机制,健全各类土地等级评价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江苏特色“人地挂钩”机制,鼓励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四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健全转移支付和正向激励机制,采用综合性生态补偿方式,实施差异化绩效考核约束。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

  刘 云

  当前,全球疫情传播速度加快,我国也出现多点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要压紧压实防控责任,毫不松懈地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建议:一是加强健康宣教,强化防控意识。切实把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大力宣传《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人才队伍和保障机制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危机意识、自救互救能力和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二是优化防控流程,加强智能管控。坚持“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等行之有效的好做法,织密抵御疫情第一道防线。建好用好江苏居民全息档案库。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常态化监测、疫情预警处置、趋势预测研判、传染源追本溯源、资源调配和防控救治等方面智能化水平。三是加强科技引领,提升处置能力。开展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研究攻关,推进研究成果用于应急工作实际。组建市县合一的应急处置队伍,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联防联动的综合处置能力。四是压紧压实责任,夯实防控基础。明确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基础建设中的主体责任,补齐短板。探索建立预防与诊疗、疾控与医院融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协调机制,助力健康江苏的目标加速实现。

  在抗疫大战大考中 勇担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

  周海江

  经过此次大战大考,我有三点感受与大家分享:一是在突发疫情面前,必须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坚持党的领导。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面对疫情,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坚信在这样一个伟大政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二是在突发疫情面前,必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统筹协调、贯彻执行能力,其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在此次抗疫中得到很好体现,有力彰显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三是在突发疫情面前,民营企业必须主动担当。面对疫情,红豆集团立即响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起的“保价格、保质量、保市场”行动号召,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最高使命;联合省委组织部重点联系的30家民营企业党组织书记,共同倡议全省民营企业党组织和企业家积极行动、担当作为、履行社会责任。